1. 简单百科
  2. 唐公墓

唐公墓

唐公墓在市红海湾开发区湖东村东北面约500米处。明代墓葬。唐公,生平事迹无考。现墓向190°,是一座花岗石石亭墓。棺室封土保存完好,长4米,宽3.5米。棺室前面为花岗岩石墓亭,墓亭为重檐歇山顶,四支方形亭柱高1.72米,通高2.62米。亭内正中为墓碑,高0.8米,宽0.55米。碑直书阴刻"明唐公墓"四字,周围用花岗岩石栏杆围成墓身,面积70多平方米。这种歇山顶的花岗岩石亭墓,是明代较突出的墓葬风格。

康县

唐公墓位于阳坝梅园沟油房坝村西南隅,建于清代咸丰七年,占地80平方米,墓座高4.5米,墓庭阔12平方米,由石质雕凿镶套而成。形制典雅,恢弘壮观;书体文理规整,浮雕形象逼真。包罗了天地人和、祈福纳祥的人文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

汕尾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宇英灵在粤东汕尾与海天长存

在广东汕尾红海湾湖东村北面约500米处的山坡上,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花岗石石砌亭式墓葬“明唐公墓”,墓主唐顺宇为明代抗倭英雄,其丰功伟绩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得当地群众爱戴。5日,近百名此墓附近村民以及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电白区民众及来自港、澳的侨胞专程前来“明唐公墓”祭拜。

据了解,该墓“明唐公墓”修建至今经历350多年,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占地约300平方米。墓面结构分为坟丘,碑亭,祭堂,拜堂,墓町。坟丘呈椭圆形;碑亭为重檐庑殿顶,亭顶酷似一顶帽,当地俗称“官帽”,墓周边用花岗石石栏杆围成,并有石龙、石狮等雕饰。

该墓葬碑文只有“明唐公墓”四字,据唐顺宇后代唐大楚介绍,唐顺宇当年为抗倭猛将,杀寇甚多,亦为倭寇所仇恨,因此当时为防倭寇毁坟及报复,故造坟时隐去唐顺宇的名号,只以“明唐公墓”四字为墓碑。

据《海丰县志》记载,唐公名唐顺宇,官至佐理军务的兵巡事,祖籍福建省莆田御史街人,生于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6年),卒于嘉靖四十二年六月辛卯日,英年45岁。唐顺宇幼年投军于抗倭英雄唐顺之的属下,深得唐顺之枪术的真传,后拜俞大猷学剑术,并追随俞大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杀寇无数,深得俞大猷将军的重用,更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倭寇闻其名而胆战心惊。唐顺宇是一名抗倭的猛将,时至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初追随俞大猷将军追杀倭寇于海丰金锡都,六月辛卯日与总兵汤克宽并肩作战,围攻倭寇于海丰金锡都大埔(今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一带),破阵擒杀倭寇一千九百多人和多名寇首,此战取得抗击倭寇的空前大捷,然而唐顺宇亦不幸在此役中阵亡。战后,俞大猷将军为表彰唐顺宇的抗倭业绩,上表朝廷予以褒奖,并以将军的身份厚葬唐顺宇。

据了解,汕尾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27日颁布“明唐公墓”为汕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处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唐大楚介绍,唐公墓已经收录到《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一书里,并且已正在申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