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巴克珠
降巴克珠(藏文名:འབྱམས་པ་མཁས་གྲུབ),男,藏族,1989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任第78集团军某旅一营一连连长。
降巴克珠出生在“忠勇之家”,其爷爷罗布长寿是乡里唯一的烈士,父亲罗布扎西是乡里唯一参战中立过战功的功臣。2005年,降巴克珠辍学并成为学校代课老师。2006年12月,降巴克珠参军入伍,成为家庭里的第三代军人。进入军营后,不服输的降巴克珠努力学习、训练,最终成为“枪王”。2011年11月,降巴克珠晋升为中士班长。2013年8月,降巴克珠被保送进入陆军军官学院。2015年2月,在军民迎新春茶话会上,降巴克珠作为军队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同年7月从军校毕业后,降巴克珠回到原部队,恰逢部队转型升级,他一切从零开始,不到一年时间,从门外汉变成了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挥的全能人才。2018年,降巴克珠当选为全国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同年10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
降巴克珠先后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学向南林先进个人”。此外,他还连续6年被旅评为“优秀士兵”,且个人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人物经历
代课教师
降巴克珠1989年2月生于四川康定市呷巴乡铁索村,他的爷爷罗布长寿是乡里唯一的烈士,父亲罗布扎西是乡里唯一参战中立过战功的功臣。
2005年下半年,由于父亲右手被炸断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患肺水肿住进医院,作为长子的降巴克珠选择辍学回家,挑起家里的重担。
由于村里学校缺个老师,在父亲的劝说下,降巴克珠去当代课老师。在学校,降巴克珠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育和音乐,他知道自己没上过多少学,能力有限,一有时间就恶补文化知识,尽最大努力把课上好。
入伍成为“兵王”
2006年12月,降巴克珠入伍来到沈阳军区16集团军某旅。他被分到了一个具有历史荣誉、战功卓越的先进连队,但却连遭挫折:首先是普通话说不好、汉字水平低、与战友交流困难,工作生活中经常闹笑话;其次是从雪域高原来到长白山脚下,他遇到了“醉氧”麻烦。
不服输的降巴克珠开始拼了命地学习、训练。他每天晚上就寝后至少拿出一个小时,记录理论笔记、读报纸、写日记,从未间断。2011年,旅里组织理论骨干授课比武,降巴克珠赢得最高分,被评为“理论学习之星”。同年他考取了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学历,每年都为全旅进行理论辅导授课。
为了克服“醉氧”,降巴克珠在训练中不断挑战自己生理极限,坚持“魔鬼式”训练;为求据枪稳固性,他无论酷暑严寒,训练场一趴就是几小时,立姿据枪枪管挂水壶,卧姿据枪枪身放弹壳;为了精准瞄准,他研究阴雨、强光、雪天等各种条件下排除虚光的方法,练就了迎风不眨眼、闻声不慌神的硬功夫;为了练好击发,他用手指钩皮筋寻找击发的感觉,靠练打字增加手指灵敏度。他还潜心钻研器材革新,成功将54式手枪瞄准检查镜改造用于95式自动步枪,使射击命中率提高30%;研制出“电台保暖衣”,有效解决连属某型电台室外低温条件工作不足3小时的训练难题。
最终降巴克珠6公里武装奔袭以23分41秒打破集团军纪录,10米攀绳成绩比优秀标准快10秒,保持着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三种枪型射击旅最好成绩,熟练掌握近10种营属火器技战术性能,6次担纲训练课题攻关,13次参加实兵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被旅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被官兵誉为“枪王”“飞毛腿导弹”。
模范带兵
入伍第二年,降巴克珠就担任副班长、思想骨干、教练员,各项任务吃苦在前、冲锋在先。每年组织特战技能训练中,他主动担任假想敌来纠正战友错误动作。武装越野训练,他每次都坚持领跑,一边鼓励对体能训练有心理负担的战士,一边教他们调整呼吸技巧等。降巴克珠不仅自己枪打得准,带的兵枪法也好。降巴克珠所指导的战士射击成绩个个优秀,连队2次在上级组织的射击考核中取得总评第一。
2009年初,降巴克珠走上班长岗位后,他把带兵育人作为第一责任来担当,把全体过硬作为第一标准来确立,坚持科学育人理念,倾情带兵,精心育人。5年来,降巴克珠所带战士中,7人被集团军评为“特战尖兵”、15人被旅树为“军事训练标兵”、 12人走上班长、副班长岗位、6人考学提干。
降巴克珠还连续3年给国防生干部学员当“班长”,在他的示范帮带下,缺乏基层经历、缺少带兵经验的大学生排长都成功通过基层任职第一关。5年来,降巴克珠所帮带的24名国防生干部中,有5人走上连队主官岗位、5人调入旅以上机关工作、6人立功受奖。
晋升中士
2011年底,已经服役五年的降巴克珠面临着是否退役的抉择。他本已写好了晋级中士的申请书,只等复转工作一开始就上交连队,但阿姐却劝他复员回家并还要给他安排工作、买房。但降巴克珠并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爱上了部队生活,习惯了每天与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
为了说服阿姐,降巴克珠一连几个晚上都与她通电话。他把五年多来战友的帮助和领导的关怀讲给阿姐听,他还特意告诉阿姐,部队就是他第二个家。终于,阿姐同意了弟弟的留队想法。2011年11月,降巴克珠晋升为中士班长。
军校深造
2013年8月,降巴克珠被保送进入陆军军官学院。2015年2月,军民迎新春茶话会上,正在学院学习的降巴克珠作为军队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
2015年7月从军校毕业后,降巴克珠回到原部队,恰逢部队转型升级,他一切从零开始。不到一年时间,降巴克珠从门外汉变成了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挥的全能人才,能熟练掌握装备在复杂环境中各性能参数的“全能通”,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重大演训任务。
人大代表
2018年,降巴克珠当选为全国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从演训场到人民大会堂会场,降巴克珠紧盯练兵备战,联合多名代表,围绕现有装备整体作战效能、部队作战要素一体联动能力、关键岗位战位骨干培养等,提出了关于实战化训练等多条建议。
2018年10月,降巴克珠入选“中国好人榜”。
人物事件
考核屡获佳绩
进入军营后,降巴克珠靠着不服输的拼劲,一到训练场就玩起了命,不断挑战极限、激发潜力。不到两年,他练就一身“硬”功夫:400米特种障碍只需短短3分钟;手枪、步枪、狙击步枪等各种武器装备样样精通,百发百中。
2008年,部队举行“胜任本职大比武”。但在比武前一天,降巴克珠训练中不小心从10米高的攀登绳上掉下来,胳膊、手掌多处受伤。战友们劝他好好休息,但降巴克珠说什么也不肯放弃比武。大比武如期举行,带伤上阵的降巴克珠咬牙发起了一次次冲锋。一番较量后,他一举夺得轻武器射击、武装5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3个单项第一和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2011年,降巴克珠参加军区比武考核。由于长期超负荷训练,右脚筋骨骨折伤病复发,医生诊断后给出忠告:如果继续高强度训练可能留下永久的伤痛。降巴克珠不顾官兵劝阻和医生忠告,坚持带伤上阵,并在3000米考核中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被评为“特战尖兵”。
2013年5月,在旅实战化比武400米障碍项目中,降巴克珠想两步就越过3米高、4米长的云梯,一个不慎掉了下来,右眼角鲜血直流。战友们的惊呼未平,他已闭着右眼,又是一路狂奔急越,带着飘洒的血滴冲过终点。最后,他取得障碍第二、总评第一的成绩。截至2013年,降巴克珠先后24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考核中勇夺桂冠,13次参与实兵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刷新旅5个课目比武纪录,2次荣立一等功。
柔情班长
尽管训练场上凶猛如虎,可降巴克珠带过的兵,却都说他是个柔情班长。新战士陈鑫第一次体能训练就崴了脚,肿得穿不上鞋。当晚,降巴克珠捧个脸盆,给他一点一点地用热毛巾揉搓,再喷上红花籽油接着揉了足有40分钟。连续治疗4天,陈鑫的脚不肿也不疼了。相处3年,陈鑫已记不清班长用这个“妙方”给多少战友们揉胳膊、大腿,只记得每次班长的“推拿”都是轻柔细致、功夫十足。
战士王哲很有射击天赋,可成绩却不稳定。降巴克珠为他量身制订训练计划,给他开小灶,陪着他在太阳底下趴在烫得几乎可以煎鸡蛋的沙地上,一遍一遍地做示范。随后王哲作为唯一的列兵参加旅比武,连夺固定目标和夜间隐显靶射击两项桂冠。
说起柔情班长,战士们的故事讲不完:从入伍第2年当班长,降巴克珠所带班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旅评为“基层建设先进班”;所带战士中,2人考上军校、4人提干、7人成为集团军特战尖兵、15人成为旅训练标兵、12人走上班长岗位。
乐善好施、“杰出青年”
200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部队组织捐献特殊党团费,降巴克珠在父亲劳动困难、家庭贫寒的情况下捐出1500元。当时他本人月津贴只有275元,全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只有1万多元。
2010年9月,降巴克珠休假回家,主动上门把村里无儿无女、身体多病的老人泽仁曲珠认作奶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归队后,他仍然经常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
2012年3月,降巴克珠在电视上得知,驻地朝鲜族5岁儿童李文俊父亲去逝,母亲患慢性心脏衰竭重病卧床,家庭生活困难,带头在连队发起“帮文俊、救妈妈、献爱心”倡议,全营官兵捐款近6000元,他一个人就捐了1000元。在降巴克珠的带动下,很多的官兵和好心人加入到帮助献爱心的行列中,军地共捐款5万余元。
降巴克珠每月的工资也常分成好几份,因为他在驻地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在驻训场成为了一个贫病老人的“干儿子”,在老家认了一个孤寡妇女做“干妈”。2012年5月,降巴克珠高票当选驻地吉林省通化市“十大杰出青年”。
带病一线抗灾
2010年,通化地区遭遇50年一遇暴雨。部队接到抗洪命令时,降巴克珠正发高烧、打吊瓶,连里决定让他留守,他却偷偷地拔掉针头,追上了抗洪队伍。抗洪战斗中,降巴克珠抡大锤、堵决口、背群众,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到哪里。一名老人屋子困于激流中心,洪水没过脖子,房子随时可能倒塌,降巴克珠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吞噬的危险,冲进水中奋力背出老人。连续30多个小时,他始终奋战在抗洪保堤一线,带领党员突击队及时排除3处险情,救助受困群众10多人。
与主席交流
2013年8月,降巴克珠被保送进入陆军军官学院。到军校不久,他就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操作一体化指挥平台时,别人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技能,他却要从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学起,高等数学等课程对他来讲犹如天书。
2015年2月,正在陆军军官学院学习的降巴克珠作为军队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治军骨干。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降巴克珠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最终成绩全部达标。毕业时,他被评为“全优学员”,荣立三等功。
个人生活
烈士爷爷
降巴克珠的爷爷罗布长寿出生在一个农奴家庭,受当地土司的压迫。直到1950年3月康定解放,罗布长寿才告别农奴生活翻身做了主人,成为县商业局百货公司一名职工并当上了基干地方武装。1952年,罗布长寿响应党中央号召,肃清匪患,保卫和平建设成果,加入了剿匪部队。
在部队,罗布长寿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很快入了党,当上了班长和副排长。1956年春,道孚县、得荣县匪患突起,上级命令部队剿匪,平定叛乱。罗布长寿和同样是农奴出身的妻子丹真翁姆新婚不久,就奉命归队、出征。
罗布长寿受命出发,几个月后,在英达战斗中带着战士先期侦察,不料途中遭遇土匪,为掩护战友,罗布长寿不幸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记二等功。
英雄父亲
罗布长寿牺牲后,妻子丹真翁姆独自将儿子罗布扎西抚养长大。1979年,由于边境局势紧张,丹真翁姆还是把罗布扎西送进了军营。
走进军营的罗布扎西,下苦功精武强能,凭借训练、作战和枪械修理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跻身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专业技术能手的行列。他第一个向连队党支部交上了摁着血手印的请战书,搞侦察,蹲猫耳洞。在战场上为了救受重伤的战友,罗布扎西背起战友往救护所跑,身体被弹片炸伤,荣立三等功。
1982年服役期满,带着一身战伤的罗布扎西谢绝政府照顾,背着一麻袋理论书籍回到村里。政府每年抚恤的米、面、油等物品,他总是把最好的送给鳏寡孤独者,一家人照顾孤寡老人泽仁曲珠很多年。2003年,他帮乡亲上山采石时被雷管炸掉右手,但人家送来的治病钱,他分文不取。伤势还没好,东家盖房屋,西家收庄稼,还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扎西管家”“大好人”。
2012年6月,康定呷巴乡铁索桥村村委会一致表决通过,决定吸收罗布扎西为中共预备党员。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8月)
人物评价
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参军报国,累计6次荣立一、二、三等军功,辈辈报党报国,代代乐善好施,60余年坚持用雪山般圣洁的忠诚和野牦牛般坚实的脚步,谱写了一首爱党忠诚、爱国为民、爱军精武的壮丽诗篇,堪称新时期人间大爱的家庭典范。——《新华网》评
继承父辈的荣誉,藏族战士降巴克珠用雪山般的忠诚、牦牛般的坚忍成长为新时期的优秀军人。这个家庭是一个缩影,是一面旗帜,他们自觉把民族传统美德融入社会进步潮流,堪称新时期传承大爱的典范。——《中国青年报》评
降巴克珠一家“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他们书写着大义、大爱,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坚守、无私、担当,跨越了历史、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民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道德力量。——《光明日报》评
参考资料
网络媒体走转改——你不知道的“康巴兵王”背后的故事.今日头条.2024-08-16
一家英雄 满门忠勇——沈阳军区16集团军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精忠报国纪事.人民网.2024-08-23
降巴克珠故事集·爱党忠诚篇:希望破灭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6
练兵备战,冲锋在前做表率.今日头条.2024-08-16
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降巴克珠榜上有名!.今日头条.2024-08-16
降巴克珠故事集·爱国为民篇:代课教师.人民网.2024-08-16
降巴克珠:三代从军的“康巴雄鹰”.今日头条.2024-08-16
藏族士兵精武立军功 一家三代从军报党恩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6
降巴克珠故事集·爱军精武篇:一个兵的人生坚持.人民网.2024-08-16
“中国好人”降巴克珠——“雪域雄鹰”擦亮忠诚底色.通化日报.2024-08-16
丁真的世界,还有这样一群有颜有才的人.今日头条.2024-08-23
藏族士兵精武立军功 一家三代从军报党恩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6
“康巴兵王”的军旅传奇.齐齐哈尔市监察委员会.2024-08-24
最美的康定情歌——记沈阳军区某步兵旅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人民网.2024-08-24
跑马山下美丽的故事-记第16集团军某旅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今日头条.2024-08-29
寻找最美戍边人之降巴克珠——一个家庭的参天大义.央视网军事.2024-08-24
全能排长如何练成?看康巴汉子的精兵突击.新华网.2024-08-29
降巴克珠故事集·爱党忠诚篇:聆听爷爷的故事.人民网.2024-08-17
康定情歌故乡的红色传承.人民网.2024-08-17
降巴克珠故事集·爱党忠诚篇:老阿爸是个新党员.人民网.2024-08-17
新华时评:新时期传承大爱的家庭典范.人民网.2024-08-17
中国青年报:传承大爱的家庭典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7
光明日报:大爱汇成的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