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叶栒子
尖叶栒子(栒子属 acuminatus Lindl.)是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尖叶栒子是一种落叶直立灌木,高2—3米;枝条开张,小枝圆柱形,灰褐色至棕褐色,幼时密被带黄色糙伏毛;老时无毛。叶片椭圆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5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稀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3—5毫米,有柔毛;托叶披针形,至果期尚宿存。花1--5朵,通常;2--3朵,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带黄色柔毛;苞片披针形,边缘有柔毛;花梗长3—5毫米;花直径6--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微具柔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柔毛;内面仅先端和边缘有柔毛;花瓣直立,卵形至倒卵形,长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爪,粉红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2。离生,稍短于雄蕊;子房先端有柔毛。果实椭圆形,长8—10毫米,直径7—8毫米,红色,内具2小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尖叶栒子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尖叶栒子生长于海拔1500-3000米的杂木林内,秋季叶变红色甚美丽,是一种喜光、耐寒的植物,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更偏好排水良好的土壤。
本种提示
此种的叶片常为椭圆卵形,两面被柔毛,果实红色,椭圆形,与北方常见的灰拘子C.Acutifolius Turcz.很相似,唯后者的果实为黑色,叶片多急尖而少渐尖,可以区别。A.Franchet发表C.Mucronatus Franch.Pl.Delay.223.1889。产云南省,模式标本J.M.Delavay 3738号。摘译原记载如下:“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圆钝,有短尖,上面有平铺长柔毛,下面较密。花序总状,少花,有花2—4朵,稀疏排列;萼筒外面具平铺柔毛,萼片三角形,急尖;花瓣比萼片长约一倍,卵形,边缘啮蚀状,外面白色,内面粉红色。”据记载,本种近似尖叶栒子,暂志于此,留待考订。G.Klotz根据西藏康布和祭隅等地标本发表新种C.kongboensis Klotz in Wiss.Zeits.Univ.Jena 21:997.1972,并指出与尖叶栒子相近似,惟区别在于小枝被短柔毛,不久脱落无毛,叶片上面初被曲柔毛,下面密被柔毛或绒毛;花序有花3—6朵,较为疏散,花瓣粉红或内白外红;果实近球形,稍小,长达7毫米,有2小核。通过大量标本观祭,这些特征变异性大,不足作为成立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