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质和铁,有运输氧的功能。但是人体内细胞生长不可能没有细胞核,所以有核红细胞实际上是未成熟的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所占比例很少。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在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

检测正常值

无(阴性)。

临床意义

有核红细胞增多: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恶性贫血、癌肿。

注意事项

新生儿检测可呈阳性。

可检出的情况

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①增生性贫血:最常见于各种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以出现晚幼红细胞或中幼红细胞为多见。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

②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为多见;

③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见到,并可见到幼稚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检出说明问题

1、溶血性贫血:最常见于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体免疫性疾病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经系增生,除了网织红细胞大量入血外,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2、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见于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由于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细胞充斥而排挤释放幼红细胞,也可因髓外造血缺乏控制能力所致,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在红白血病时,则可见到更早阶段的红细胞,且伴有形态上有巨幼样变及其他畸变的有核红细胞。

3、慢性骨髓增生疾病:骨髓纤维化使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4、脾切除:骨髓中有个别有核红细胞能达到髓窦,当脾被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释放入血。

研究成果

2022年6月27日,国际期刊《自然·免疫学》刊载了中国科学家找到“调控”免疫系统的人类红细胞的研究。

参考资料

我国科学家找到“调控”免疫系统的人类红细胞.中国科技网.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