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泉州渠

泉州渠

泉州渠,南起今天津市区以东的海河,北抵今宝坻区境大致相当古鲍丘水下游的今蓟运河。为建安十一年,曹操准备攻打北方乌桓而开凿。

内容简介

建安十一年,曹操准备攻打北方乌桓,为此开通了两条运河。其中一条叫泉州渠,南起今天津市区以东的海河,北抵今宝坻县境大致相当古鲍丘水下游的今运河。此渠由董昭负责开凿。

修建历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诸侯纷争,加上北方乌桓的不断侵扰,东汉处于分崩离析,鱼游鼎沸之中。

乌桓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匈奴被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乌桓山以为名。汉初乌桓依附匈奴,刘彻以后附汉,迁至上谷郡渔阳、右北平、辽西省辽东等塞外五地。当时割据辽东的首领是公孙康。他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统领辽定郡事。公孙度东伐高丽,西却乌桓,威行松辽流域及朝鲜半岛,一度越海收胶东半岛建营州,遂成大国。曹操秉汉廷之政后,表公孙度为武威市将军、永宁镇侯。建安九年,公孙度死,公孙康继位。袁尚与幽州牧袁熙焦触、张南所败后逃入塞北依乌桓大单于蹋顿,结辽东公孙康,欲卷土重来。灵帝时中山太守张纯反,结乌桓“寇略青、徐、幽、冀四州”。刘虞为幽州牧,招抚乌桓诸王,斩张纯于肥如。及公孙瓒害刘虞,附于刘虞的乌桓人遂助袁绍灭公孙氏。于时,辽西郡塞外乌桓大蹋顿有武略,自号大单于。袁氏兄弟国破势穷往依附,蹋顿遂助袁氏反攻,直接北运河沿岸。

乌桓不定,无法恢复塞北及辽东的统治,幽冀并诸州郡也将无宁日,于是曹操决意倾国北征乌桓。曹操定计征乌桓,始于建安十一年。对乌桓作战,军粮虽然依赖其豫东、淮北市根据地供应,战略出发地则为幽州城。于是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议:“凿渠自沱入沽水,名平虏渠,又从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由此可见,平虏渠和泉州渠是为征乌桓运送军用物资而开挖的。平虏渠紧连泉州渠,是自青县通达独流镇入孤河(大清河)的一节运河,因和本文无关暂且不谈它。曹操在开挖平虏渠的同时,又开凿了一条自幽州通往今天津的运河,因为这条运河与平虏渠相接于泉州市县境,所以名曰“泉州渠”。故《水经注》说:“泉州渠口故渎上承滹沱水于泉州县,故以泉州为名。”

历史资料

泉州渠的南口在泉州以东,在今天津市市附近的孤河之尾的清河(海河),北口在今宝坻区县城东南。泉州渠的走向及其位置《水经注》上有记述,我们可以依其内容更多地了解泉州渠。

《水经注》上说:“(泉州渠)北经泉州县东,又北经雍奴县东,西去雍奴故城百二十里,自滹沱北历其下,泃历水泽百八十里入鲍丘河,谓之泉州口。陈寿《志》曰:曹太祖以蹋顿扰边,将征之,从口凿渠,经雍奴泉州以通河海也,今无水。”

文中说的泉州县是指今天杨村西南城上村。雍奴县东是指今武清区的东部地区。上面这段文为我们判断泉州渠的渠道线,提供了两条极为重要的线索。一。泉州渠南口与北口的距离即渠身的长度为180里。二。渠身西去雍奴故城120里。泉州渠南、北两口的距离直线来说不过百里左右,《水经注》说它长达180里,是由于它“历水泽”而水道迂曲所致。至于它曲向何处,关键在于雍奴故城的位置。也就是说,雍奴故城是判断渠道位置的坐标。

前面我们已经交代过,雍奴县,唐天宝元年改称武清县。解放以后,县治移杨村镇,原武清城县治改称武清城关镇,今天的武清区城关是明洪武元年因避水患从今泗村店旧县迁去的。这旧县是西汉元帝以后的雍奴县城,而不是郦道元说的“雍奴故城”。这“故城”乃是西汉元帝以前的雍奴县城,此城建于先秦而位于雍奴薮中。

《尔雅•十薮》注曰:“薮,大泽也。”大泽,即今所谓沼泽湿地。故雍奴薮也称雍奴泽。沼泽之中何以能够筑城?那是因为泽中有高地的缘故。“四面积高曰雍,停而不流曰奴”。奴是水积为湖之貌,雍即泽中的高地。这正是环以沼泽的雍奴城之所以称为“雍奴”的原因,雍奴泽也是由此而得名。

自今黄骅县西南境、沧县北境起,北经青县静海、唐官屯,西转大城县北侧,任丘市东界,文安县西界,再北至霸州市南境而东折信安、策城、王庆坨镇、韩家墅,又北折杨村、大良镇及宝坻西界、北界,复东经玉田县大安镇镇、鸭鸿桥与丰润区唐河甸、大漫港,以抵丰南区北界,是一条海拔5米的等高线……这一边长屈曲千里的巨大洼地,便是雍奴薮的范围。(以上摘自《中国运河史》)

雍奴泽至唐朝也无大变化,故《新唐书•地理志》中说莫县(今任丘县北莫州村)以北有99淀。今天尚存的有武清三角淀,宝坻区东北的青淀洼,丰润县和丰南县的大黄浦洼、黄庄洼、里自沽洼、唐河殿、油葫芦泊、草淀、宁河区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南的贾口洼、黑龙港、团泊洼、鱼津洼、北大港、文安洼、溢流洼、东淀、白洋淀等等,便是这些淀泊的遗址。雍奴故城因为位于一沼泽群中的高地上,在刘奭时代的一次海浸中被海水淹没。当时的雍奴城因为毁于这次海浸而迁治于5米高线以上的武清旧县的雍奴城。

被海水淹没的雍奴城即雍奴故城何在?它就是距今天武清区城关镇以东60里、宝坻区城南50里的“大空城”村。大空城是“大古城”的讹音,遗址附近有村曰“崔黄口镇”。可以判定它便是《水经注》所说的那个“雍奴故城”。

将大空城定为雍奴县故城,那就可以将弓形的泉州渠划在蓟运河一线。因为这一线西去雍奴故城正是120里(折今不足百里)。自天津城东海河引泉州渠沿湖泊港东北行,溯巨梁河(今还乡河)而后西北转向散流雍奴泽的鲍丘河,这条曲线也正好长达180里(折今140里)。

历史意义

泉州渠的成功开掘可以使经由鲍丘河(即潞河)、佩谦泽及当时通往佩谦泽的漯水(桑干河)与其支流蓟水可以进抵幽州城。正是由于有了泉州渠,为曹操征讨乌桓的军事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曹操才得以在征途中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白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慷慨激昂、字字珠玑的诗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外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南北大运河工程的形成,当自曹操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