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
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两周王陵北院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2021年6月28日,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与河北工程大学举行共建共育协议签约及“河北工程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纪念馆详情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建成,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包括征地、广场铺装、绿化、亮化、牌楼等。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展大纲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后也已得到通过,大纲主要分三部分:军事篇、政权篇、英烈篇,重点在于突出政权建设。期间,投入大量资金,征集到重要文献资料、军事用品和战利品,生产生活用具等800余件。
纪念馆建筑面积1859平方米,馆标是薄一波于2005年2月1日题写。纪念馆突出了边区政府机关1945年11月进驻武安市后一系列工作。
冶陶镇保存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等建筑。2007年,武安市开始新建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外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完成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刘邓旧居、薄一波故居等10余处旧址的修缮,开设了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网站。
发展历程
2021年6月28日,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与河北工程大学举行共建共育协议签约及“河北工程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与河北工程大学作为培育青年一代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共同使命。
主题分布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共分“雄踞太行山抗击日军”、“争取和平实现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唤起民众建设抗日根据地”、“战略转移边区机关进驻武安市”、“群星灿烂光辉人物照千秋”和“亲切关怀党和人民心连心”等8个展厅。采用多种形式,配有沙盘、景观、影像、油画和雕塑等展示,展品600余件。
历史背景
2011年,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的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开馆。1946年6月至1948年5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首脑机关驻扎于武安市冶陶镇,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100多个县,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600多万,是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大的根据地。
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
1948年,驻邯郸市的党政军等机关迁入石家庄市西柏坡镇,组建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
参考资料
邯郸:共建共育 共同推动红色事业蓬勃发展.邯郸新闻云.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