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蕺
一年生草本。花果期5—12月份,种子繁殖。常生于山坡林下或田边路旁,为棉花、玉米、大豆、番薯、甘蔗、蔬菜田和路埂常见杂草,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
形态特征
幼苗 子叶阔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睫毛,叶基圆形,有长柄。下胚轴极发达,上胚轴明显。初生叶阔卵形,先端急尖,叶基圆形,全缘,有长叶柄。后生叶的叶缘呈波状。
成株 全体近无毛或仅生稀疏短柔毛。茎直立,高30~50厘米,多分枝,分枝纤细。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的锯齿,两面近无毛。叶柄长l~5厘米。
花和子实 花较小。花梗被短柔毛。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纹,直径6~8毫米。花药蓝紫色。浆果球形,外包以膨大的草绿色宿存花萼。种子肾形或近卵圆形,两侧扁平,长约2毫米,淡棕褐色,表面具细网状纹,网孔密而深。
综合治理策略
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一)人工防治
1.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 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 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 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
2.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二)机械防治
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割或铲除杂草,
(三)化学防除
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
(四)替代控制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 等方法进行除草。
地理分布
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均有发生。
相关文献
郭书普。旱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张朝贤,张跃进,倪汉文编著.农田杂草防除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