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泉州
2010年8月17日,《品读泉州》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市委书记徐钢、市长李建国为本书作序。《品读泉州》由“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谐之城”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又设有“品读视点”、“品读引语”、“品读延伸”及图片组成,全面展现泉州的魅力文化、发展活力、和谐风采。
作品概述
2010年8月17日,《品读泉州》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泉州海交馆举行。市委书记徐钢、市长李建国为本书作序。市领导宋长青、陈家富、陈元殿等参加首发式。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宋长青主编的《品读泉州》以“魅力、活力、和谐”为主线,分设“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谐之城”三部分,每部分又分设“品读视点”、“品读引语”、“品读延伸”,共收集近80篇文稿,230多张图片,配以中国中央电视台《品读城市·泉州》光盘。
书中“魅力之城”部分,展示泉州市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活力之城”部分,集中探讨了泉州的活力之源,展示了泉州各地活力四射的风采和各具特色的民情民风等。“和谐之城”部分,集中展示了泉州的山山水水,展示了泉州人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动人场景,通过名家的笔触,对泉州的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品读泉州》一书,文稿主要邀约和选取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创作的有关泉州的名篇佳作,包括余光中、蔡其矫、俊青、孙绍振、易中天、于丹等,采了部分网友对泉州的观感和真知灼见。全书融合了诗、词、歌、赋、散文、通讯、评论、随笔、访谈、演讲稿等文体,穿插了精美的摄影图片,图文并茂。
精彩摘要
泉州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它之所以与众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泉州保留了许多传统“活化石”,像南音如今依然传唱于街巷坊间,这是非常难得的,足以令每个泉州人引以为豪。第二,除了雄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外,泉州的魅力还表现在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泉州既有历史文化,又有现代文明,可谓“积累厚重,与时俱进”。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还要对望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开出了泉州湾?
每次想起我的故乡泉州市,心里充满天长地久的感觉,就会想起这样的诗句。
……
有幸生为泉州之子,我更以能担任故乡“魅力城市”的推荐人为荣。但愿泉州,古代的名港,现代的新城,能在中国的地图上永远闪闪发光。 ——余光中(祖籍永春县,台湾省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我第一次听懂了泉州人大段的对话。我突然觉得,泉州话真是很好听,那音韵,实在是很高雅,用古色古香来形容绝对准确。……今天最土的泉州话,正是古代高级知识分子笔下的文言。正是这种语言塑造了泉州市人的文化性格,他们既是最土的,又是最现代的。——孙绍振(祖籍长乐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这个城市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的血脉从来没有被斩断过,她一直在历史的滋养中,能够把各式各样的养分吸纳在自己的身上。她鲜亮、滋润、蓬勃而又宁静地生活着。
……
我好像从未在一个城市中看到过那么多种文化的交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文化人)
泉州模式走出了一条靠市场创造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成功之路;泉州市模式走出了一条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之路;泉州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外引内联,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界联合的成功之路;泉州模式走出了一条国富、村富、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泉州模式也将走出通过“五缘”网络实现祖国统一的成功之路。
——苏东水(福建泉州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产业经济学和东方管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我家在泉州
处处有古迹
海上的丝路由这里起
给世界一个惊喜
我家在泉州
处处有魅力
那一片肥沃的金土地
为我们创造奇迹
闽南的好儿女
心儿里永相依
……
——庄奴(台湾著名词作家,写词五十余载,作品超过3000首)
泉州市文化遗产的有形无形表现,蕴涵许多当代人类应该学习的“普世价值”,早就应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认可的对象,我们郑重呼吁“世遗”的审查委员们重视这一重要的事实,优先认可泉州文化遗产成为“世遗”的一部分,好让世人有机会体认它们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意义与宝贵的“普世价值”内涵。
——李亦园(祖籍福建泉州,著名人类学家,现为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新竹市“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