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圣美

王圣美

宋史》卷三百二十九称王子韶字圣美,太原市人。

简介

在中国文字学史上,他是明确提出“右文说”的第一人。“右文说”是指形声字的声符在表声的同时还表意。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这就是说凡从“戋”声的字都有小的意义在内。

王圣美研究文字学

【原文】王圣美①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②。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③”,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注释】①王圣美:即王子韶,字圣美,宋太原人,是沈括的父系亲戚,与沈括交往密切。②右文:文字学术语,根据汉字形声字右边的声符来解说字义的学说称为“右文说”。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中,表示义类的义符在左、声符在右者称“左文”,例如“木”类字其左边都是“木”字旁。如果其中的右旁(声符)在表示读音的同时也兼表意义,就称为“右文”。③戋:少,细微。

【译文】王圣美研究文字学,推演文字的义类而提出了“右文”说。古代的字书,都是从文字的左偏旁归类的。大凡一个字的构成,表示类别的部分在左边,表示意义的部分在右边。如表示树木这一类别的字,其左边都从“木”。所谓“右文”,如“戋”字,意义为小,所以水之小者写作“浅”,金之小者写作“钱”,歹之小者写作“残”,贝之小者写作“贱”。诸如此类,都以右边的“戋”为字的意义。

王圣美嘲讽达官

【原文】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①一达官,值②其方与客谈《孟子》,殊③不顾圣美。圣美窃④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生平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魏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⑤之,曰:“此有何奥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⑦,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⑧无对。

【注释】①谒:拜见。②值:遇到,碰上。③殊:很,极。④哂(shěn):笑,微笑。⑤讶:诧异。⑥奥:深奥,不容易理解。⑦孟子不见诸侯:这实际上是王圣美故意曲解《孟子·滕文公下》里的有关内容来讥那位大官的话。⑧愕然:吃惊的样子。

【译文】王圣美做县令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去拜见一位大官,碰到大官正在跟客人谈论《孟子》,一点也不顾及来访的王圣美。王圣美暗笑他们所谈论的内容。过了很长时间,那位大官突然回头对王圣美说:“曾经读过《孟子》吗?”王圣美回答说:“平生就喜欢《孟子》,只是一点儿都不懂它的意思。”作为主人的大官问道:“不懂什么意思呀?”王圣美说:“从开头起就不懂。”大官说:“怎么个从开头起就不懂呢?试着说说看。”王圣美说:“‘孟子魏惠王’,(这第一句)就已经不懂了。”大官对他的说法感到很吃惊,说:“这一句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呢?”王圣美说:“既然说孟子不见诸侯,为什么去见梁惠王呢?”那位大官大为诧异以至无言以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