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
虹桥,相传也是同“巍焕楼”一齐在明代所建。当年张家玉在道与叶如日、何不凡等率领义士抗清,清兵无法攻入泥城,后发现潮落时虹桥口有秘道可入,于是精心布置,一举在水干时从虹桥口攻入道滘泥城,以至道滘陷落清兵之手。因此,虹桥建于明代是有根据的。但早在清代倒塌。1982年,永庆乡政府拨款,并发动群众和港澳同胞捐款,重新建筑水泥结构,聘请国内书法家麦华三书写“虹桥”两字。主桥长40.7米,桥扶手高92厘米,桥宽3.6米,2010年后,镇村两级对桥也进行修,对桥旁的三棵挺拔的古棉加以保护,使之与巍焕楼相辉映,再现“虹桥晚望观渔火,巍焕朝晖映露华”之风采。
基本介绍
巍焕楼,俗称“道滘镇文阁”,是古塔式建筑,座落在道滘西面的大滘河出口处,即虹桥口旁,是明代建筑。1932年时曾重修,塔高三层,第一层4.8米、第二层4.3米、第三层4米。有一大葫芦状物体作顶,高2米。整座建筑物高15.1米,呈六角形,塔座是麻石刻横批“扶摇直上”,第二层也是石刻横批“文经武纬”,第三层有石直刻“巍焕楼”三字,意思是巍娥容光焕发之意。下有一圆形窗口。塔中原有文昌帝君塑象,即魁星。塔中还有木梯可分三层而上,可观水乡风光。但在1949年前木梯木阁毁了,但塔的砖石结构十分坚固,经数百年来的台风、雷雨的侵袭,依然如故,外表层仍基本完好,巍然矗立在河边,银波塔影,虹桥横架,古棉相伴。1990年镇人民政府倡议单位、干部、群众、港澳同胞捐款重修,建成花园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