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图书馆
龙泉市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17年的县通俗教育讲演所的民众阅览室。1978年,龙泉市图书馆成立。1990年,随龙泉驿区撤县建市,改称龙泉市图书馆。1989年龙泉市图书馆被省文化厅授予“文明图书馆”的称号。新图书馆位于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龙泉市人民公园内,占地面积1814.57平方米,建筑面积5443.71平方米。2008年 11月5日正式动工兴建,2011年9月22日试开馆。龙泉图书馆馆名为我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所亲笔题写。莫言家族祖先为龙泉管氏,祖籍浙江龙泉。
正文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整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起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缩小社会鸿沟的使命。
龙泉市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倾力打造平民图书馆的形象。采用开放灵活的藏、借、阅、查、展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全馆以全开架的形式接待读者。
龙泉市图书馆有阅览座位 300个,网络节点90个,设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龙泉市支中心办公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外借室、少儿室、古籍工具书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培训室、新农村图书配送中心、科普活动中心等服务窗口,开展外借、阅览、视听等服务,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
馆藏资源:
目前,我馆藏书量17万册。藏书原则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文化典籍主要有《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古今图书集成》、《四库丛刊》、《汉语大字典》等,存有各种版本的《龙泉县志》及大量地方文献,乡土著作。如存有我市著名香菇文化研究专家,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国际知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的18部专著、253篇论文,这些资料现已全部收入到中国(龙泉)香菇特色数据库,极大方便了读者查阅。图书馆做到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料咨询、信息导航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读者服务工作:
读书活动:每年都举办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习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每年举办浙江省未成年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活动和“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活动。
长宣传周活动:每年都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进行图片展览、知识讲座、播放红色经典影片、谜语竞猜、文化游园、新书推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动了我市图书馆事业建设,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送书下乡活动:在龙泉市大沙中心小学、锦旗镇文化中心建立金祖鑫健华图书馆。利用图书流动车,开展送图书到社区、到学校、到军营、到拘留所、到企业、到乡镇活动,增加流动图书配送数量,使每个流动点图书流通量达到500册次。让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群众也能品偿到丰富的文化大餐,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共享工程平台:我市支中心除了充分利用国家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途径下发的资源外,还充分发挥县级支中心的作用,把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相互融合。目前,我市支中心还共享了浙江文化数字网、浙江网络图书馆、丽水市图书馆、丽水网络图书馆里所有的数字资源,使共享平台拥有180多万册电子图书、7000多部视频讲座和8000多种电子期刊,特别是视频讲座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
学术、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2009年9月“中国(龙泉)香菇资源库”获得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立项;2009年获得丽水市首届全民读书节优秀组织奖;2010年8月代表丽水市参加浙江省“我爱我家”家庭读书竞赛荣获优胜奖;2010年龙泉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未来展望: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条件下,龙泉驿区市图书馆一定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市民终身教育的学校,龙泉地方文献的宝库,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龙泉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是该市群众读书学习的文化、科技、教育、信息、服务和交流中心,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