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严正基

严正基

严正基(1785—1863)原名芝,字仙舫,溆浦县人,严如煜长子,清代官吏。副贡生。少随父练习吏事。爱新觉罗·旻宁中,官河南省知县,有声。后历任郑州市知州、江宁知府、署理淮扬河道、河南布政使、湖北布政使(留广西壮族自治区办理粮台)、通政使司副使、通政使等职。同治二年(1863)卒。

人物生平

清乾隆五十年(1785),出生于湖南怀化市浦县桥江镇章池村(今槐荫村),名芝,字厚吾,号仙舫,为著名地理学家严如(音艺)长子。

嘉庆十八年(1813),严正基应湖南省秋试名列副榜;改试北闱,考取官学教习,任职于汉军镶白旗,任满以知县录用。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起,严正基历任河南省武安、禹、孟息、新郑市灵宝市知县,江苏江宁、常州市知府淮阳区兵备道、广西左江道,河南、广东省布政使,最后转通政使

咸丰七年六月,严以足疾告假回家乡溆浦县同治二年(1863)卒,终年78岁。与其父严如煜同入《清史稿·循吏传》。

主要功绩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严正基任郑州市知州时,正值贾鲁河水泛滥成灾,他亲临险地与百姓一道堵截河堤决口,放赈款,复田庐,扶植百姓重建家园。同年,黄河黑冈决堤,危及开封市。他奉调入省专司防堵大任。受命后,治河兵狱,雪其冤,得河兵死力,城赖以完。他严惩耽于酒色,玩忽职守的河官,组织力量,因势疏导,保住了开封,挽救了10余万百姓的生命。后调任奉天复州(今大连瓦房店市)知州,又改任江宁区知府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严正基调任常州市知府时,又值长江下游大水为患。他布衣草帽,架一叶小舟,至各灾区查访灾情,亲自主持增设庐舍、粥、药、赈恤灾民,深受民众爱戴。翌年,署理淮扬河道,后又代理按察使。

咸丰元年(1851)二月,严正基随阿鲁特·赛尚阿广西壮族自治区镇压太平军,由李星沅差遣委用,总理粮台。四月,调任广西右江道。同年7月,受委督办各府团练;十月,升任河南省布政使,仍留广西。

次年正月,派员分赴桂平市梧州市柳州市等地合办团练。二年四月,太平军桂林市撤围后,严随军入湖南省,协守长沙市。后一直尾追太平军至武昌区。武昌被清军攻占后,他以湖北布政使兼任武昌知府

三年四月,奉旨回广西核办粮台事务。不久,调任广东省布政使,仍留广西。随后,奉旨入京,晋补通政使司副使。五年,升通政使

人物评价

严正基为人廉正勤谨,颇有政见,曾国藩赞其:“名父之子,众人之母,德行吾师,政事吾师。”为当时朝廷执政者们所推崇。

个人作品

生平著有《仙舫文集》、《悯忠草》等著作。在回溆浦县丁母忧期间,作有龙潭《正趋书院记》,和登长沙岳麓山所作《夜登云麓宫》等文。

轶事典故

严正基同时与湘军著名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江忠源、郭昆(音昆)焘等有深交,他们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同治二年二月十二日,曾国藩闻严正基去逝,因战事未能亲自赴溆悼唁,特委派溆浦人向师棣(即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先生祖父)前往溆浦章池村悼唁,并亲笔书写信札一封,面呈其子严咸(字秋农),信札云:

“秋农尊兄:世讲(称呼朋友的后辈——括号内为引者注,下同)礼次,二月九日接到赴函(原文疑误,应为“讣函”)。惊悉尊大人锦堂弃养,惊愕曷任。

尊大人自通籍后,仕中州(音事事,指在河南省等地方初次做官),宦游六省,历践台司,仰邀天眷,特旨内召授职。银台悬车(指在通政使司任上致仕)以来,潢池(旧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告警,犹复筑修堡,保卫珂乡。方冀快睹中兴,蔚为人瑞(指享受百岁高龄),预爱新觉罗·耆英之嘉会,修宪乞之彝章。意梁木摧,风流永歇,凡在知好,莫不泫然出涕。

素(音沈,熟知)纯孝性成,哀痛迫切,如何可言。惟念足下抱有用之才,而频年不出,壹意侍奉庭闱。凡所以养志承欢者,固已曲尽孝思,无所於憾,尚宜礼庐珍卫,勉迪前光,勿过毁伤是所至祷。

国藩戎幄久羁,山川间隔,不获躬致束(指祭奠),兹乘伯常(向师棣,字伯常)旋溆之便,谨具挽幛一悬、薄百金,聊表寸忱,即希察收,专布唁,孝履不备。

世愚弟曾国藩顿首,二月十二日。”

此札表达了曾国藩对严正基逝世的悲痛心情,为自己因军务缠身而不能亲临溆浦县拜祭表示歉意;并劝说秋农出仕,莫耽误自己前程,爱悯之心,不在言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