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2年2月,其前身为1993年设立的法律系。

简介

概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成立于2002年2月,其前身为1993年设立的法律系。现设有法学、行政管理、汉语 言3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已招收16届学生,毕业13届。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法学本科专业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点。

师资力量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有专任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30人,98%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术机构有法学专业教研室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荣誉

学生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600余人,研究生80余人。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辩论赛等各类比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湖南省一等奖等奖项。已毕业学生2600多名,大多已成为政府部门、政法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还有一些毕业生目前正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深造。

项目

5年来,学院出版专著34部,编写教材45部,发表论文7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

办学特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科研为办学特色,开设了环境法学、林业法学、环境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地法等特色课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法学课程是湖南省精品课程。法学院教师在法律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专著、教材30余部,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50多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注重科研与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和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的法学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大力加强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的建设,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为龙头,刑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等学科齐头并进,在法学界、林学界、环境科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

重点学科

2006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成为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文科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的优势学科,主要学术骨干均集中在该学科。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14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是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是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为周训芳教授,学术带头人有蒋兰香教授、姜素红教授和向佐群教授。学科带头人周训芳教授担任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2006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该学科设立了林业法学、环境刑法、环境法原理和环境行政法等四个研究方向,方向负责人分别为周训芳教授、蒋兰香教授、姜素红教授和向佐群教授。

林业法学方向是该学科在全国率先创设的研究领域,也是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关注生态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大政策与法律问题,为林业立法、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撑。目前,该研究方向是全国唯一的林业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环境刑法方向关注刑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刑法基本理论、环境刑事立法、环境刑事责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预防,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研究重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研究方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环境刑法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之一。

环境法原理方向以可持续发展、环境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法理论体系为目标,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主流化与环境法的生态化,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环境行政法方向以环境行政管理、环境行政执法、林业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为研究重点,为行政执法规范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本学科以环境、资源、生态为主题,有效整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的主要学术力量,经过17年的发展和学术积累,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已处于湖南省领先地位,并在全国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学术影响。

机构设置

引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