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郑运锦

郑运锦

郑运锦,原名益喜,曾是一名海商的佣人,后来他自置船队,在台湾和厦门之间从事商业活动,并在台湾彰化县鹿港开设了“渤兴行”,专门经营土产、米、糖等商品。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因此家族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表彰。

人物生平

郑运锦早年生活贫困,因为遭受富户的欺凌,离开家乡成为厦门一名海商的佣人。有一次,他率领的船只载着的大麦发芽,恰巧遇到海南岛爆发瘟疫,这些麦芽成为了治疗疾病的必需品,因此反而赚取了一笔巨额财富。雇主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给了他一大笔钱。郑运锦随后自己组建了船队,开始在台湾和厦门之间进行商业活动。他在台湾彰化县鹿港开设了“渤兴行”,主要经营土产、米、糖等产品,业务发展迅速。

家族贡献

郑运锦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们修建桥梁、道路,创办学校,救助灾民,做了许多慈善工作,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朝廷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授予郑运锦的长子郑汝成官职并赐予“中宪大夫”的称号,这一荣誉也惠及到了他的后代。郑汝成就在他的父亲建造的府邸前悬挂了“中宪第”这块牌匾,从此这座住宅被称为“中宪第”。

中宪第

“中宪第”占地面积达7,780平方米,共有五进112间房屋,对外宣称有99间。建筑群包括东侧的一座护院和西侧的两个护院,以及花园、书轩、演武厅、梳妆楼、亭榭、曲桥等附属设施。整个建筑群周围环绕着红砖围墙,但由于街道拓宽,部分围墙已被拆除,其余部分仍保持完好。建筑使用的木材大多来自台湾的杉木和楠木。2001年,“中宪第”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中国台湾网>台湾.中国台湾网.2024-09-17

台湾时政.中评网.2024-09-17

厦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