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始建于1959年,原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核电子系;1969年因“文革”停办。1984年,随学院复建招收本科生;2000年,中南工学院与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后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后学院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办学条件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
学院的前身系中南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59年,2000年更名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学院现有核工程、核技术,核物理,核化学与核燃料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等系,下设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物理,核化学与核燃料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湖南省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湖南省优秀重点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核技术及应用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南华大学实验室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学士授予权;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核技术及应用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是国家环保总局《辐射源和安全防护》培训定点机构,每年为全国环保系统人员近百人培训放射性工作。
全院教职工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服务为宗旨,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成绩只代表过去,全院教职工将团结一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把南华大学做大做强,为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进一步走向辉煌继续奋斗!
学院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实验中心、氡实验室和核技术及应用研究所。现有教职工共34人,其中,教授70名,博士生导师4名、芙蓉学者岗位1个、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实验中心下设核技术应用、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放射化学、医学仪器仪表、传感器及测量、成像技术及图像处理七个实验室和微机室,教学、科研仪器总价值达1200多万元,教学、科研、办公区域总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先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省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7部,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在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973子项目4项,省部级及国防重大项目4项,共计经费700多万元。氡实验室是国际氡计量组织的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国家氡计量专业站和国防放射性计量的“矿冶放射性计量站”,氡的计量标准是亚洲区域氡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已为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提供了比对测量、刻度、检定、仪器测试和科研试验等技术服务。
理工结合是我院办学的一大特色,在育人中,既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的适应能力,在强化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的同时,加强了基础实验课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为主的多个教学生产实习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努力为国防事业、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的知识面广、实际动手能力强、就业面宽,毕业生可以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医疗、环保、农业、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湖南省“121”人才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湖南省百人计划教授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4人。
科学研究
教学科研
共承担国家重点基础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省基金项目共计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973子项目4项,已经形成核测控与核分析、气载放射性的剂量与防护及示踪技术、核安全分析与评价、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几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国际计量组织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国家唯一授权的氡计量鉴定专业实验室和国防放射性计量“矿液放射性计量站”;实验室建成以来,已为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单位提供了优质技术服务。学院科研成果“驻极体收集测氡法及装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氡与氡子体计量鉴定与实验装置”“热释光氡子体个人剂量体”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关键技术点具有国际水平的“氮-13监测系统”已开始应用于核电站和核潜艇;“-137钢水液位剂"已在全国钢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研制的“瑞尔康”环保防氡内墙乳胶漆,为居室提供了一种高效率降氡,经济美观的新型涂料,已创产值1000余万元。充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促进作用是我院本科教学的一大特色,现已有多项科研成果编入本科教材,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所学知识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树立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信心。通过毕业设计吸收一部分同学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其中有多篇毕业论文被编入CAI,EI收录。纵观上述,学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11部、释注2部、教材两部,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学院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对外交流
学院广泛参与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共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4次,并多次派教师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活动。
参考资料
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公布:10高校、50院系入选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1-11-12
学院简介-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2021-11-12
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南华大学马军.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