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测验
房树人测验(外文名:House-Tree-Person,别名:屋树人测验,简称HTP)是一种心理投射测验。
房树人测验开始于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巴克(John Buck)发明的“画树测验”。同年约翰·巴克还出版了关于房树人测验的著作,1949年南瑞士的职业顾问、心理学家科赫(K.Koch)使用树木画测验,利用自己笔迹学研究的解析法为基础建立了树木画分析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了房树人测验并加以推广应用。1970年,RobertC.Burn发明动态屋、树、人数学分析,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之后逐步形成了心理治疗中的绘画疗法。
房树人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验,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该测验也可以用作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同时也是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历史沿革
研究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心理疾病领域艺术作品研究较为盛行。精神病理学家对绘画的研究充满兴趣,认为通过艺术作品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塔尔迪厄(Tardieu, 1872)在其著作中指出,病人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诊断其情感混乱的状态;龙勃罗梭(Lombroso, 1895)也认为,精神病患者的绘画和艺术作品能够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Malchiodi, 1998)。
进入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与精神病学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从欧洲收集了5000幅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的作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33)在研究了大量艺术作品及其作者后认为,人类内心的冲突与疾病促使个体将情感以画作的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患者,他们的艺术作品都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弗洛伊德还提出假设,认为精神内在的痛苦会促使过去的记忆以符号化的方式出现在梦境或艺术作品中。
正式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巴克(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了“画树测验”,并于同年出版了关于房树人测验(HTP测验)的著作。该测验要求受测者使用铅笔描绘房子、树木和人物三幅图。1949年,南瑞士的职业顾问和心理学家科赫(K. Koch)以笔迹学研究为基础,创立了树木画分析法,并出版了《树木画测验》第一版,提出以“树木”作为唯一主题,树木人格测验成为独立的投射心理测验。测验要求受测者画一棵果树,然后将其与标准树图对比,依据受测者的作画与标准的接近程度,分析其性格特征。
后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引进并推广了房树人测验。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三次分别绘制三张图形的方式对受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不适用于精力不足、情感淡漠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病患者。为此,研究者将房、树、人三项图形合并于一张纸上进行测验,这种方法不仅大大减轻了受测者的负担,拓宽了测验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成功率,同时也能简洁有效地评估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这便是综合型房树人测验(Synthetic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HTP测验)。在实际应用中,HTP测验可以单独进行每项测验,也可以将三项合并为综合图进行分析。
随着房树人分析法传入中国,该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下,心理投射绘画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HT-PC和HTPR等房树人分析技术的升级版不仅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推动了该方法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测验种类
房树人测验是一种心里投射测验,属于绘画心理学领域,它不仅能够评估心理健康,还可通过绘画过程实现治疗效果。房树人测验的方法多样,形式灵活。例如,有的要求受试者简单画出房、树、人,有的要求在画完之后使用蜡笔为画作上色,甚至有的要求画出性别相反的两个人物;此外,还有一种综合性房树人测验(或称统合性房树人测验),要求受试者在同一张纸上绘制房、树、人进行测验。房树人测验不仅是一种人格评估工具,还可作为智力测验的手段。在精神科门诊治疗中,房树人测验能够动态监控病情变化,激发病人的创造力,并通过绘画实现治疗效果,最终发展成为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绘画疗法。
图形特征分析
在房树人测验中,如果房、树、人三者呈平面排列,通常意味着个体缺乏处理事务的计划性。若房、树、人之间存在前后或上下的空间关系,则说明个体智力正常,且对现实的感知能力较为准确。若在测验中加入房、树、人之外的元素,通常表明个体倾向于表现自我,心理发展尚显幼稚,且具有较差的掩饰能力。若在画了一个人之后绘制异性人物时,个体仍画出同一个性别的人物,则可能提示其存在性别认同障碍,这可能表明个体具有同性恋、性偏离、恋物或暴露癖的倾向。
房子分析
房子象征着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通过房子的描绘,可以反映个体对家庭、家族关系的认知、情感和态度。通过分析屋顶、窗户、门和地面线等细节,可以了解个体在家庭中的安全感、自我形象以及家庭亲子关系等情况。
若房子绘制在画纸的中心,表明个体具有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个性;若房子位于画纸的左侧,意味着个体过于重视过去的生活,情感丰富且自我意识强,通常显示出较强的女性化特征;若房子绘制在右侧,则表明个体关注未来的生活,具备较强的客观意识和理智化倾向。
房子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类型,如传统型、现代意识型、艺术型、怪异型和平面型等。平面型房子的样式通常反映个体智力较低。在分析怪异型房子时,需要结合个体的文化背景,某些具有艺术天赋的个体可能会呈现这种房子类型。
房子的墙壁象征自我坚强性,代表个体抵抗和防御外界攻击、保护自我的能力。房子的门则象征个体与外界环境的通道,常反映潜意识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房子中的窗户如同个体的眼睛,代表美和与他人被动接触的方式,是个体内在防御状态的表现。
在房子的细节方面,若缺少某些部分,如没有门或窗,表明个体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粗心大意,具有随意的态度。若缺少屋顶、墙等重要部分,则表明个体智力较低。若房子增加了某些部分,如烟囱,可能意味着个体家庭不和或家族内部存在矛盾,也可能反映个体的攻击性或不良习惯。若门上有锁、窗户有铁栏杆,则表明个体警觉性强,缺乏安全感,可能存在自我封闭和掩饰的心理状态。若房子细致描绘了瓦片、砖头,表明个体注重细节,考虑问题全面、认真,但有时缺乏灵活性,做事较为固执。如果在描绘瓦片或砖头时,频繁使用橡皮擦,可能表明个体过于刻板、追求完美,并有强迫倾向。
若出现特殊情况,如房子呈现透明状,可能表明个体的思维异常(结合临床,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如果房子中画有五脏六腑,则可能意味着个体的性意向或性犯罪倾向。如果绘制裸露的人物,则可能表明个体智力低下,且本能活动较强。
树的分析
树象征着个体的生命成长历程和自我形象,也是个体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因此又被称为生命树。通过对树的分析,可以了解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也能反映个体的人生经历、生活状态及其个性特征。
树的类型象征个体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单线条的树通常表明个体可能存在智力问题,或经历过较多的心理创伤,对外界产生悲观情绪。丰满型的树则代表个体性格外向、乐观、善于交际,生活质量较好,显示其内心对外界的感受是积极的。描绘瘦型的树则表明个体生活质量较差。
树干象征个体的生命力,反映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和人格的完整性。粗大的树干提示个体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未成年犯画此类树干可能表明其潜在的攻击性。细小的树干则显示个体对环境的不适应,缺乏自信并且感到无力。细长的树干表明个体缺乏活力,缺乏灵活性和通融性。树皮象征个体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方式,树皮上的伤痕通常提示个体有心理创伤的经历。
树冠代表个体的性格特点。在绘制树木时,若过分强调左侧的树冠,可能表明个体性格内向、待人接物小心谨慎;若过分强调右侧树冠,则暗示个体性格外向、自信,但有时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树根象征个体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对支配现实的能力的认知。地面线则与安全感和现实相关。如果在树木绘制中,个体过度强调地面线或反复绘制地面线,可能提示其存在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依赖心理。
对于未成年犯,如果树内画有苹果,通常表明其心理较为幼稚。如果男性未成年犯绘制柳树,可能意味着其具有女性化的倾向,性格温顺、软弱,且有较强的爱美心理。绘制松树则表明个体心理较为成熟,行为谨慎老练,通常受过良好教育,适应性强。如果画树时绘制了细节如牙齿或叶子,通常表明个体过于注重细节,表现出刻板、追求完美的强迫倾向。如果树木被涂黑或树根呈现爪状形态,可能表明个体具有攻击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成年犯在绘制树木时,出现树叶掉落、树木倒塌或倾斜等现象,这通常表明个体存在忧郁、伤感的情绪,可能有自杀的风险,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人的分析
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的自我形象、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如果个体绘制的人物具有大头小身体的特征,且年龄在七岁以下,则属于正常现象;若年龄在七岁到十二岁之间,则可能暗示个体心理较为幼稚;如果超过十二岁,则可能表明智力存在问题。比如,如果个体画侧面像,通常表明其活动性较强,智力发育较好。若个体画的人物符号化,则表明其智力较高,并且有掩饰的倾向。具体而言,从人物绘画的细节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
房树人测验不仅可以作为人格分析工具,也常被用作智力评估,其测评的依据主要是画人细节的评估。
测验特点
与其他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相比,房树人测验具有显著的优势:
对比同属心理投射性测验,房树人测验与“罗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倾向于被测验者不太会掩饰个体人格潜意识的内容;不同方面表现在"洛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测验,主要取决于被测者的统觉功能,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在测验中主要涉及言与行的联想与表达,要求被试者明确讲述所描绘的对象,以及对象与情景之间的关系。
相较于传统的心理测验方式,房树人绘画测验体现出了一定优越性,但由于房树人绘画测验本身的信效度、专业性、主观性和复杂性,其在心理辅导领域的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测验方法
测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房树人测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物品:测验纸、A4纸、一支无橡皮擦的2B铅笔。
测验要求
测验指导语
首先,让被测者填写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等。然后将测验纸放在被测者面前,指着纸上的 [A] 方框,向被测者说明:“请用铅笔认真地画一座房屋,画什么结构的房子都可以,只要尽力画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用橡皮修改。时间没有特别限制,重点是认真完成。”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被测者(如中老年人或儿童),有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抵触情绪,表示自己不擅长绘画或没有艺术基础。这时,测验者需要明确告诉他们:“房树人测验并非评估艺术能力,只要求认真作画,不必追求艺术水准,只要配合并顺利完成即可。”如果有被测者要求使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测验者应告知不能使用,请用手工绘画。
对于“统合性房树人测验”,测验工具包括8开白纸、带橡皮的2B铅笔或橡皮(可选用蜡笔)。测验指导语如下:“请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一幅包含房子、树木和人物的画。可以自由创作,但要求认真作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能使用尺子,时间不限,并可修改。画完后,请填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
对测验的记录
在进行测验时,测验者应做好以下记录:
描画以后的提问
关于房子(“H”)
关于树(“T”)
关于人(“P”)
分析方法
纸张使用的分析
基本结构的分析
房树人画在纸中的位置反映了作画者的潜意识,这种潜在的象征性信息可能在当下未被作画者完全意识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觉察后,作画者或许能够理解并确认这些表现。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理想型或现实型;怀旧型或未来型;是否自我为中心等。
整体架构的分析
通常,色彩丰富、温暖且舒适、富有力量且布局合理的画作,往往反映出创作者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状态。而色彩单一或令人不适的画作,则通常暗示创作者情商较低,生活中缺乏乐趣,且心理可能承受着隐藏的压力或困惑。
外向、内向性格类型测指标
有关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绘画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房、树、人投射的意义与分析
相关概念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心理意象),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生理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所以,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为基础。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属于心理投射。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
测验原理
房树人测验原理运用心理学投射理论,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来达到测验目的,因为许多人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与他人,透过一个人的绘画场景,可以看到这个人内在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测验意义
房树人测验属于心理投射测验。它的目的是挖掘出被测者压抑在最深层的没有被意识识别出的原始心理,可以投射出被测者真实的心理状态,系统地把潜意识释放出来,从而帮助被测者发现自己的各种潜在心理问题。特别是当个人发展遇到问题、内心有困扰,或者选择存在困难的时候,“房树人测验”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提示性作用。
相关著作
适用领域
房树人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验,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该测验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参考资料
房树人的操作流程.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4-07-28
学院开展“我爱我”主题系列活动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2024-12-12
报道专集.新华网.2024-12-12
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科.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科.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