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奇

刘奇

刘奇,男,1964年3月出生于河南信阳,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同时担任硕士生导师。自1990年起,他在该校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以及分离富集和超分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刘奇曾主持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并参与多个省级科研项目。在过去三年里,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

教育背景

刘奇于1980年至1984年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完成本科学业,师从王怀公教授。随后,他在1987年至1990年期间,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由周淑萍、刘仙庄指导。

职业生涯

自1997年起,刘奇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担任副教授职务,专注于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刘奇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包括多篇发表在《分析试验室》《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等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β-环糊精与其他化合物的包合作用、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物质等方面。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代表性成果:

1. 刘奇等人对β-环糊精-罗丹明B包合物的特征及微环境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分析试验室》杂志上。

2. 在另一篇同刊论文中,他们利用β-环糊精增敏中性红荧光猝灭法成功实现了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

3. 此外,刘奇还探索了β-环糊精在亚甲基蓝测定维生素c过程中的增敏作用,这一发现同样被记录在《分析试验室》杂志上。

4. 内酯型荧光黄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也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关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也已公开发表。

5. 2-丙醇镉试剂与铜(Ⅱ)反应中的增敏作用也被刘奇团队所揭示,并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上发表。

6. 镉试剂与银显色反应体系中乙醇的超分子作用及其应用,也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并有相应的论文发表。

7. 对于活性炭吸附及离子交换富集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银的方法,刘奇也有独到的见解并撰写了相关文章。

8. 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成果,如乙醇在镉试剂与镍的反应体系中的超分子作用,以及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的研究,均体现了刘奇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参考资料

刘奇.河南师范大学.2024-11-08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刘奇.考研帮.2024-11-08

刘奇.科研之友.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