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赫
张赫(1324年-1390年),出生于临淮(今安徽省凤阳县),是明代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他在朱元璋起义时加入军队,并迅速提升职位,最终成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张赫以其卓越的战绩和对海运事业的贡献而闻名,特别是在抗击倭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晚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人物经历
早期生涯
张赫在江淮平原动乱时期召集义兵保卫家园。尽管受到嘉山缪把头的邀请,但他选择拒绝并等待明太祖朱元璋的崛起。得知朱元璋起兵后,张赫立即率领部下投奔,并很快获得千户职务,随后晋升为万户。他参与了多项重要战役,包括渡江南下、攻占常州以及协助击败张士诚等。
抗击倭寇
洪武元年(1368年),张赫被任命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并在此职位上表现出色。面对频繁侵扰沿海地区的倭寇,张赫亲自带队出击,在琉球王国大洋海域取得重大胜利,抓获多名倭寇首领并摧毁多艘船只。因此,他获得了皇帝的高度赞扬,并被赋予掌管都指挥印的权力。
海运事业
张赫后来转任兴化卫,并被召回京师,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由于辽东地区的漕运困难,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开辟新的海运航线并监督相关工作。这项任务对于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封爵与逝世
张赫因其在海运方面的杰出表现,被册封为航海侯,并享有世袭特权。他在辽东地区服役长达十二年,成功完成了十次海运任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八月初五日,张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追赠他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历史评价
清朝学者张廷玉等人在《明史》中对张赫及其同事如吴复、胡海等人的评价极高,认为他们在边境防御和海运事业中建立了显赫的功绩。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荣誉直至生命的终点,这一点尤为值得称赞。
葬地
张赫的陵墓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小刘村。2007年3月,南京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科学性的考古发掘。墓穴为单室券顶短甬道砖室墓,全长约10米,宽约4米,高约3米。目前,墓室入口已被封闭保护。
参考资料
这位明朝将军率水师追杀倭寇直到琉球,因海运而封侯(非戚继光).网易.2024-08-20
张赫(明朝).族谱网.2024-08-20
学术论文 | 从明航海侯张赫与靖海侯吴祯的琉球大洋之战看明清与琉球王国的海上分界 ——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东界的历史依据.搜狐网.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