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市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市民广场,是一座以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于1974年成立,2012年6月26日动工修建新馆,2015年12月26日新馆正式开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近两万余件(套),是安徽省仅次于省博的第一大地市级博物馆。博物馆设有《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等7个常设展览。

2018年,蚌埠市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2020年获得“安徽省最美博物馆”荣誉称号,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蚌埠市博物馆1974年成立,与蚌埠市文物管理处合署办公,承担着蚌埠市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及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的职能。

2012年6月26日,蚌埠市博物馆新馆开始动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地上25000平方米,地下9000平方米。2015年12月26日,蚌埠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蚌埠市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外观取意于“大禹劈山导淮”,四面墙体均设置了银色金属帷幕,附挂的双墩刻划符号带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中庭陈列的三具象类骨架依据蚌埠市出土的淮河古象象牙化石复原,再现了淮河流域远古动物的生存与演化过程。在被劈开的缝隙中隐约可见博物馆的中庭——“时空立方”。可以看到的空中廊道,寓意历史长河的飘带从空中落下,串联起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遗迹,让人徜徉在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中。新馆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

馆内布局

走进蚌埠市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淮河古象”,一楼设有讲解服务、便民设施服务。博物馆二楼设有《孕沙成珠——蚌埠历史文明陈列》《珠城古韵——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城市崛起——蚌埠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博物馆四楼设有淮河历史文化陈列。博物馆内还设有考古体验厅,运用大量现场图片及文字材料,辅以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考古原貌,展现考古现场。

展览陈列

常设展览

蚌埠市博物馆主要设有《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翰墨丹青•馆藏古代书画作品展》《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流动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7个常设展览。

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

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受其影响,逐渐由古渡乡集,转变为安徽省的交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淮盐引岸,盐粮互市,都市之风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蚌埠的本地文化。抗战胜利后,1947年元旦,蚌埠成为安徽省首个省辖市。1949年3月,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孙家圩村,制定了整个战役的实施计划。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全市人民齐心协力,依托资源与交通优势,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将蚌埠市改造为皖北工业基地。

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

蚌埠历史源远流长,三万年前,西尤遗址初现淮河人类活动的踪迹;七千年前,双墩刻划符号展现了中国文字的萌芽状态;五千年前,垓下之战大汶口文化城址填补了淮河流域文明传承的空白;四千年前,禹会遗址诸侯于涂山,拉开了夏朝建立的序幕;两千六百年前,钟离姓君柏墓揭开了神秘的钟离古国面纱;两千年前,垓下古战场遗址风云骤起,奠定了强盛的汉王朝基石;六百年前,明朝开国元勋汤和荣归故里,赐葬曹山;明清时期,蚌埠市社会逐渐成型。同治二年设三县司,蚌埠雏形初现,蓄势待发。

翰墨丹青•馆藏古代书画作品展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蚌埠市博物馆书画藏品共千余件,其中淮河碑林移交作品300余件。此次展览分为《古代书画作品展》和《现当代名人名家书法展》两部分,古代书画作品主要以明清以来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书画家的作品为主,其中不乏如查升黄宾虹汪采白等名家精品。而现当代名人名家书法展则以淮河碑林移交和大禹颂作品集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蚌埠市地区及淮河流域书画整体面貌和艺术成就。

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

中国铜镜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铜镜是用青铜浇铸,正面光滑可鉴,用于照容,反面则多祷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蚌埠市博物馆馆藏镜500余面,涵盖战国清代,种类多样,题材丰富。馆藏精品铜镜展从铜镜纹饰、铭文、故事题材三个方面來解读铜镜的历史,旨在让观众了解铜镜鉴人鉴史鉴兴替之功用,赏析铜镜纹饰、铭文、典故之美感。

流动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

淮河源于桐柏山,古时为“四渎”之一,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和文化过渡带。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在历史画卷上如繁星一般闪烁着光芒。大禹导淮自桐柏,夏之兴也以涂山。楚文化东渐淮上,中国从此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从大泽乡到垓下之战,淮河见证了秦汉的兴衰交替;通济渠连接京城与江南,成为隋、唐、北宋的生命线;黄河夺淮,洪灾肆虐,淮河流域承受着持久而巨大的苦难;朱元璋创立明朝,恢复华夏一统;淮扬都市文化,深刻影响着明清社会的风尚演变。

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为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蚌埠市博物馆特设非遗展厅,其分为序、歌舞韵、淮水情、百业兴和后记五个部分,共展出蚌埠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旨在通过这个展览,唤起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共同守护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

考古体验厅主要展示考古学的相关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运用大量现场图片及文字材料,辅以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考古原貌,展现考古现场,普通观众在互动与交流中认识考古学,了解考古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体验田野考古。此外,对于蚌埠市地区的考古成就,本展览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旨在让观众能够直观、系统地了解蚌埠地区的相关文化遗存,拓展市民的文化视野,进而更好地保护蚌埠地区珍贵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临时展览

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

由蚌埠市博物馆和抚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在蚌埠市博物馆临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分封诸王皇室贵胄、金枝玉叶华美时尚、宗室活动助力地方三个单元组成,精心复刻明益藩王系中益端王、益庄王、益宣王、益定王四王之墓葬相关展品两百余件,品类丰富、形雅韵美。

图构新安——传统影像中的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建筑、书画、雕刻艺术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和审美价值。在徽州大地上,至今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古城、古街、古村,以及聂氏宗祠等传统古建筑,经过悠久岁月的积淀,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足可以构成一部真实的徽州文化史。本次展览分为“山明水丽”“散若星布”“卜居规划”“匠心营造”四个部分,通过传统徽州建筑影像与构件的展示,旨在让观众感受传统徽州建筑的独具特色以及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

作为中国私家园林杰出代表的苏州园林,素享“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通过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诸元素,营造了“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园林景象,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本次展览将通过“园之史”“园之观”“园之趣”三个板块,梳理造园“四要素”及其布局手法、叠山理水等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阐述苏州古典园林的永久魅力以及其“人与自然”的最佳结合(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和对人类的独特贡献。

馆藏精选

社教活动

2021年4月24日,蚌埠市博物馆在馆内二楼双墩遗址展厅举行了“陶然童心 探绘双墩”青少年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将传统的知识课堂搬进展厅中,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多维度立体化将馆内文物资源普及给青少年儿童。

202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蚌埠市博物馆与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文博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走进蚌埠学院”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活动。

2023年5月13日,蚌埠市博物馆在博物馆一楼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童心执笔——共绘和谐民族大家庭”活动,通过“童心执笔——共绘和谐民族大家庭”小课堂让孩子们了解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装扮、习俗各有何不同,感受到少数民族的节日多种多样。

2023年8月26日,由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主办,蚌埠市博物馆举办了蚌博趣味夏令营之小小传承人活动,活动是为青少年儿童以“铭记红色历史 保护非遗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策划的暑期文化活动。

2023年11月21日,由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固镇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蚌埠市博物馆、固镇县博物馆、固镇县第一小学庙岗路校区联合举办了“博·学计划”活动。

2023年12月30日,由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主办,蚌埠市博物馆在博物馆一楼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神奇的造纸术”活动,通过亲手制作纸张,体验造纸术的神奇和乐趣。

学术研究

蚌埠市博物馆于2016年至2023年陆续出版了如《蚌埠文博》《蚌埠市博物馆志》学术性读物图书以及《津浦铁路界碑——火车拉来城市的物证》《民国时期尺文化的见证物》《硅基造物与双墩文化》等多篇学术论文

2018年6月,蚌埠市博物馆季永同志赴美国参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培训班(第二期),发表论文《从盖蒂到大都会——美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窥》。

2023年5月31日,由蚌埠市博物馆主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书申遗办公室、黔南州档案馆协办的“蚌埠双墩刻划符号与贵州省水书文献学术研讨会”在蚌埠市博物馆召开。

2023年7月5日,由蚌埠市博物馆主办,徽州历史博物馆协办的“思维与实践”——博物馆小型原创展览研讨会在蚌埠市博物馆会议室召开。

所获荣誉

2018年,蚌埠市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

2020年,蚌埠市博物馆获得“安徽省最美博物馆”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蚌埠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参考资料

蚌埠市博物馆参观预约方式.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蚌博简介.蚌埠市博物馆.2023-05-01

蚌埠市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01

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蚌埠市文化旅游局.2024-01-04

蚌埠:文化强市奏响奋进强音.新浪网.2024-01-04

蚌埠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凤凰安徽网.2024-01-04

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走进蚌博观古今.蚌埠市人民政府.2024-01-09

安徽人游安徽 | 走进蚌埠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0

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翰墨丹青•馆藏古代书画作品展.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流动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博览·笃志丨“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开展.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博览·笃志丨“图构新安——传统影像中的徽州建筑”展览开幕.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黄山寿人物扇面.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兽面纹铜斝(jiǎ).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长沙窑彩绘执壶.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同治三年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 陶然童心 探绘双墩”——蚌博推出“双墩文化主题社教研学”.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弘扬淮河文化 宣讲红色精神—蚌埠市博物馆走进蚌埠学院.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童心执笔——共绘和谐民族大家庭”活动预告.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9

蚌博趣味夏令营之小小传承人活动预告.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9

“博·学计划”走进固镇县第一小学庙岗路校区.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9

“神奇的造纸术”活动预告.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9

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9

学术会议丨我馆季永同志赴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蚌埠双墩刻划符号与贵州水书文献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

“思维与实践”——博物馆小型原创展览研讨会顺利召开.蚌埠市博物馆.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