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成都府路

成都府路

在北宋仁宗嘉四年(1059年),益州路被更名为成都府路,其行政中心设在成都府的成都县,即今天的成都市青羊区和武侯区一带。成都府路的管辖范围不仅包括了现今的成都市全境,还涵盖了资阳市、乐山市等地区,覆盖了成都平原及其周边的山陵地带。

在宋朝时期,成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经济地位在国内极为显著,成为了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成都,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极为繁荣,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同时,成都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创作,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简介

在北宋初年,成都被朝廷设立为成都府,并作为成都府路的治所。到了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王小波和李顺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发起了起义,成功攻克了成都,并建立了大蜀政权。然而,同年五月,宋军便攻破了成都,起义最终失败。随后,成都府被降级为益州,成都府路也被改称为益州路,但成都依然作为治所。

到了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益州再次被提升为成都府,益州路也随之恢复为成都府路,治所依旧设在成都。在宋朝时期,成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经济地位在国内极为显著,成为了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成都,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极为繁荣,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同时,成都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创作,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行政区划发展

乾德四年(966年),镇静军更名为永安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永安军更名为永康军。

至道三年(997年),设立西川路,治所设在益州,包括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泸州、合州、荣州、渠州、永康军、怀安军、广安军、富顺监等地。

咸平四年(1001年),益州、梓州分为两路,益州路治所设在益州,包括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永康军等地。

嘉佑四年(1059年),益州升格为成都府,益州路随之更名为成都府路。

景定三年(1036年),维州更名为威州。

熙宁五年(1072年),陵州降为陵井监,永康军被撤销。

元佑元年(1086年),永康军重新设立。

大观四年(1110年),陵井监更名为仙井监。

政和二年(1112年),设立祺州、亨州;三年(1113年),设立通化军;六年(1116年),设立寿宁军、延宁军;七年(1117年),设立石泉军。

宣和三年(1121年),撤销祺州、亨州、石泉军、寿宁军、延宁军、通化军;七年(1125年),石泉军再次设立。

成都府路所辖范围

在宋朝时期,成都府路作为行政区域,其管辖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现今四川省的多个重要城市和地区。

成都府:作为成都府路的治所,成都府是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是成都平原南部的重要城市。

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

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

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是成都平原北部的重要城市。

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一带,位于成都平原北部。

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

邛州:今四川省邛崃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

简州:今四川省简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南部。

黎州:今四川省汉源县一带,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山区。

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山区。

仙井监:即陵州,今四川省仁寿县一带,是成都府路的重要盐业基地。

陵井监:今四川省仁寿县,是成都府路的盐业中心。

石泉军:今四川省安县东北一带,是成都府路的军事要塞。

此外,成都府路还管辖了“西山野川诸郡”,包括今四川省小金县、泸定县、宝兴县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属于羁縻制度下的边疆地区,体现了成都府路在宋朝时期的广泛影响力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影响

经济方面

农业发展: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成都府路的设置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官府可能采取了一些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等措施,促进了农田的开垦和灌溉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粮食产量,为地区经济稳定和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完善,保障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使得该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有余粮供应其他地区。

商业繁荣: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成都府路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形成了较大的消费市场。城市中商业活动频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交易活跃。成都成为当时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与周边地区以及其他省份的贸易往来频繁。其商业辐射范围广泛,不仅涵盖了四川地区,还与中原、江南等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例如,茶叶、丝绸、陶瓷等商品通过成都府路的贸易网络远销各地,同时也吸引了外地的商品流入,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和流通。

手工业兴盛:成都府路地区的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丝织业、造纸业、陶瓷业等传统手工业技艺精湛,产品质量上乘,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手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大量外销,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以蜀锦为例,其工艺精美,闻名遐迩,是当时成都府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金融创新:北宋时期,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成都府路经济的繁荣和商业交易的频繁,为交子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成都府路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它方便了商品交易,促进了资金的流通,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对后世的金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方面

教育兴盛:成都府路重视教育发展,设立了众多的学府和书院,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学生前来求学。教育资源的集中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例如,当时的成都府学等教育机构,培养了许多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才。

文化交流频繁:成都府路作为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吸引了各地的文人墨客、学者等前来交流。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丰富了成都府路的文化内涵。同时,成都府路的文化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其他地区,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例如,许多文人在成都创作的诗词、文学作品等,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提升了成都府路的文化知名度。

文学艺术繁荣:在成都府路浓厚的文化氛围下,文学、艺术等领域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等,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苏轼、苏辙等文学家在成都期间的创作活动,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增添了光彩。

文化传统传承:成都府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通过设置这一行政区划,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文化遗产。民间的传统技艺、风俗习惯等得以延续和发展,保持了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例如,成都的川剧、川菜等文化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12-27

北川羌族自治县历史沿革(2023).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