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2年成立的安徽理工大学机电系,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电机工程学专业,是学校较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气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五个本科专业,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矿山机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还有电气工程领域和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工程硕士点,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气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现有五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矿山机电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机工程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路与系统;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校立项建设拟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参与成功申报了“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矿山机电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电路与系统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电机工程学、控制工程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质量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精品课程3门:模拟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电路理论

◆部批研究所(原煤炭部):煤矿自动化研究所

◆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开放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机工程学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电气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现有在岗教师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等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5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6人,讲师28人,助教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0人。其中55岁以上5人,45-55岁21人,35-45岁33人,35岁以下3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4人、淮南市舜耕英才培养对象1人、淮南市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

专业设置

自动化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学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

毕业生可到研究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感测技术、高频电路、电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微型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毕业生可到研究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技术或信息系统方面的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维护、科研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学习电路理论、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微波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信、随机信号分析、智能化信息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管理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通信与信息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机工程学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学习电路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发电厂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智能监测技术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可到研究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备、自动控制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智能控制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开发等方面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学习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智能控制、电力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现代电源技术、感测技术、智能加工技术与系统、电气控制与 PLC、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技术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可从事现代企业特别是外企的生产和管理的自动控制、电气设备的系统控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科研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浮洗工艺参数指导检测与自动控制、JDB-120/225型电机综合保护器),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奖励2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工业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其中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科研经费纵向588万元,横向844万元。

办学成果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依靠教职工民主办学、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成立了二级教代会,推动了学院工作的新跨越。2006年获安徽省总工会授予的“全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获安徽省教育工会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学院党总支获安徽省三部委授予的“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学院被省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2010年被中华全总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和竞赛活动,取得了全国性竞赛奖励7项,安徽省竞赛奖励35项等优异成绩。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