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畲山羊奶子

畲山羊奶子

佘山羊奶子(Elaeagnus argyi H. Lév..)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落叶或常绿直立灌木,高2-3米,通常具刺。

形态特征

落叶或常绿直立灌木,高2—3米,通常具刺;小枝近90度的角开展,幼枝淡黄绿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稀被红棕色鳞片,老枝灰黑色;芽棕红色。叶大小不等,发于春秋两季,薄纸质或膜质,发于看季的为小型叶,椭圆形或矩圆形,长1—4厘米,宽0.8—2厘米,顶端圆形或钝形,基部钝形,下面有时具星状绒毛,发于秋季的为大型叶,矩圆状倒卵形至阔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5厘米,两端钝形,边缘全缘,稀皱卷,上面幼时具灰白色鳞毛,成熟后无毛,淡绿色,下面幼时具白色星状柔毛或鳞毛,成熟后常脱落,被白色鳞片,侧脉8—10对,上面凹下,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叶柄黄褐色,长5—7毫米。

花淡黄色或泥黄色,质厚,被银白色和淡黄色鳞片,下垂或开展,常5—7花簇生新枝基部成伞形总状花序,花枝花后发育成枝叶;花梗纤细,长3毫米;萼筒漏斗状圆筒形,长5.5—6毫米,在裂片下面扩大,在子房上收缩,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毫米,顶端钝形或急尖,内面疏生短细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椭圆形,长2毫米;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椭圆形,长1.2毫米;花柱直立,无毛。果实倒卵状矩圆形,长13—15毫米,直径6毫米,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纤细,长8—10毫米。

该种叶发于春秋两季,同一植株上大小形状不等;叶上下面有时在幼嫩时具星状柔毛;果实倒卵状矩圆形,具白色鳞片,易于认识。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等地。

栖息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300m的林下、路旁、屋旁。喜光,稍耐阴,不耐干旱,较耐寒。

繁殖方法

选地整地

播种育苗

随采随播。条播,行宽为20厘米,沟深4—6厘米,种子点播,株距2—3厘米,覆土厚度为2—3厘米,用手轻轻压实。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扦插育苗

随采随插,5—6月。直插,插入土中1/3插穗长度,插后立即浇透水。株行距为2厘米×10厘米。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栽培技术

春秋两季皆可移植,但以春季为好,因具根瘤菌,小苗虽可裸根,但需带宿土,大苗需带土球。定植后及时浇水,并根据要求整形修剪。萌发力强,易抽生徒长枝,需注意修剪,以利通风透光。

用途

该种是园林中较为优美的观赏树种。宜列植或与其他树种组合丛植,也是较好的绿篱树种。园林中常修剪成球形或作林内的下木。抗污染性强,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好材料,也可制作盆景。为蜜源植物,花蜜、花粉均较丰富,可散植、丛植于绿地、林缘或林内诱引病虫害天敌。果实可酿酒。

保护

佘山羊奶子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中的无危(LC)类别。

参考资料

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