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写札记
《电影书写札记》是2012年1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新木。本书是布列松的工作日记,记录了布列松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希望与失望、向往与抗拒。《电影书写札记》是棱镜精装人文译丛系列中的一册,该系列共包含21册图书,包括《战争与电影》《冷记忆:1995-2000》《游戏与警察》《冷记忆:1987-1990》《冷记忆:1980—1985》等。
书籍简介
这是布烈松惟一的一部著作。是作者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进行的点点滴滴思考的集结。作者认为“电影书写”与时下的电影不同。电影是一种舞台剧的再现,抹杀了摄影机的独特性。而摄影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复制舞台剧,而在于它严格捕捉到肉眼见不到而又为电影作者提供了极具潜力的组合要素,让电影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及声音的组合,令镜头所捕捉的现实片从现实的层面转化为真的层次。所以,作者视演员为模特,他们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这远比实际的戏剧冲突更能感动人。与其说影像再现了某种现实,倒不如说它们激发了某种想像。因此看似平谈的影像在适当的组合下就会造出神奇。作者不困于电影题材,更揭示了其他创作活动。其反思由技进手道,阐述预知、等待、诱导、亲近等艺术,颇具电影伦理学之论。
《电影书写札记》一书是布列松的工作日记,通过这些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布列松的发现、情趣、好恶,以及他对真理的向往和对完美的执著。布列松的日记语言朴素而持重,展现了他反对妥协和庸俗,对抗金钱权势的战斗精神。这些笔记、梦想和激情,揭示了肉体与精神的互补性,以及形体和声音的语言。这些文字不仅是布列松的日记,更是他作为资深导演的深刻反思,是伤痕、痛苦印记和稀世珍宝,为电影创作者照亮了通向完美的简朴而又崎岖的小路。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是法国电影大师,中学毕业后从事绘画,30年代起参与电影制作。到80年代共拍成包括《贞德的审判》《梦者四野》等十三部经典名作。他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第二部 其他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