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
昭苏县,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处于北纬43°09′~43°15′、东经80°08′~81°30′之间,为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宿县隔山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毗邻,东西长约141千米,南北宽约132千米,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昭苏县城海拔2018米,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昭苏县,历史称“特克斯”,其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前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西汉,昭苏县域是斯基泰人、大月氏、乌孙人的牧游区。公元前60年,建立都护府;清代初期,昭苏县域隶属准噶尔汗国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立“总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处将军“。光绪十一年(1885)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42年建立昭苏县。新疆解放后,昭苏成为伊犁地区行署管辖县;1995年后,归伊犁地区行署管辖;21世纪,伊犁地区建置撤销,昭苏县归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昭苏县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县、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2003年昭苏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昭苏县,叫“特克斯县”,曾是乌孙故里。境内的“冰梯”夏塔古道、木扎尔特隘口,一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通往南疆的最近的交通孔道。
昭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就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古游牧文化。
西汉,今昭苏县域是斯基泰人、大月氏、乌孙人的牧游区。从公元前60年,建立都护府到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府的2000余年中,尽管封建政权更迭频繁,但在历史上昭苏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清代初期,昭苏县域隶属准噶尔汗国部。1760年,蒙古族被编成厄鲁特营左翼守卫昭苏,分为六个“苏木”,即六个佐领,所以昭苏又叫“六苏木”。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立“总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处将军“。光绪十一年(1885)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圣佑庙,昭苏县域形成聚落。1889年,圣佑庙建成,哈萨克语因之称昭苏为“蒙古库热”,汉语则叫“喇嘛昭”,都是“蒙古庙宇”的意思。从18世纪到19世纪,俄罗斯帝国勾结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侵占了中国西部约51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昭苏也深受其害。
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1938年,在六苏门喇嘛昭建昭苏设治局(当时的汉、锡、回族都称喇嘛昭)。1938年,改设治局,取《礼记•系记》“蛰虫昭苏”的“苏醒恢复生机”之意,命名为“昭苏”。1942年建立昭苏县。
新疆和平解放后,昭苏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署管辖的一个县,后又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1995年后,又归伊犁地区行署管辖;到21世纪,伊犁地区建置撤销,昭苏县归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1995年后,昭苏归伊犁地区行署管辖,属伊犁地区8县1市之一。
21世纪,伊犁地区建置撤销,昭苏县归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2003年昭苏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获批“中国彩虹之都”称号,同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4月,荣获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自然地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昭苏县,处于北纬43°09′~43°15′、东经80°08′~81°30′之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县昭苏盆地西段,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温宿县隔山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边境线长约220千米。县境东西长约141千米,南北宽约132千米,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县城海拔2018米,是伊犁州直唯一的五类艰苦地区县。县城昭苏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79千米。
地形地貌
昭苏县,为中亚内陆腹地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由于四周高山环抱,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海拔在1323米~6995米之间。南部为天山主脉,山势雄伟,高峻绵亘,是阻挡南疆沙漠干热风的天然屏障;北部为乌孙山,呈东西走向,山体较矮;西部受沙尔套山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查旦尔山的阻隔,形成一个南、西、北三面高,东部略低的盆地。昭苏县是新疆境内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
气候
昭苏县,属于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春秋湿润、寒冷、多雾,盛夏多雷、多雨、多冰雹。年平均温度2.9℃,年极端最高温度33.5℃,最低温度32℃。全年无霜期平均为98天。年均降雨量达511.8毫米,为全疆之冠。
昭苏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昭苏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闲环境,年均气温4.0℃,最高气温34.3℃,冬常无夏、春秋相连,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
降水
昭苏县,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盆地。水蒸发量大,年均为1261.6毫米。
日照
昭苏县,年平均日照总数为2699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能为1364卡/平方厘米。
山脉
昭苏县,山地、丘陵与平原之比为4∶1。号称“天山之父”的汗腾格里峰,位于西南部的中哈边境线上,海拔6995米,是天山山脉第二大高峰,终年积雪区达100平方千米以上,是特克斯河的主要水源。
河流
昭苏县,水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主要河流24条,孕育了年平均径流量40.73亿立方的水资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昭苏县,拥有耕地面积8.7万公顷,县属耕地面积3.4万公顷;拥有草场面积54.2万公顷,县属草场面积40.6万公顷;有林地1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13.7万公顷;冰山石质地带32.8万公顷;其他类占地40.8万公顷。
矿产资源
昭苏县,已查明的矿藏种类有煤、铜、锰、铅、银、铁、云母、金、石灰石、绿柱石、水晶石、冰洲石、蓝宝石、翠玉等10多种。其中煤、铜、锰、云母、金、银、铅、翠玉等矿藏储量较大,品位高,有一定的开采价值。工矿企业主要有煤炭开采、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淀粉加工、亚麻加工、水泥制造、锰冶炼等。
水利资源
昭苏县,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除特克斯河横贯全境,还有24条河流分布在县境南北。全县河水年均总流量为110.6立方米/秒,全县可利用的水资源年径流量为40.73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昭苏县的农作物有小麦、春油菜、大麦、亚麻、胡麻、马铃薯、六瓣红大蒜、大豆等;草场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牧草,共有5类,计37科、125属、183种。天然草场植被中伴生有众多野生药材,主要有贝母、雪莲花、款冬、黄芪、北柴胡、石花、大黄、木香、甘草、车前、乌头、仙鹤草、秦艽等75种之多。昭苏县湿地中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种类,生长着维管植物14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
动物资源
昭苏县,主要以马、牛、羊为主,野生动物有有马鹿、熊、雪豹、旱、麝鼠、雪鸡、黄牛、棕熊、盘羊等珍稀动物。尤以马的品质久负盛名,被誉为天马。湿地中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种类,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9种,湿有各种鸟类9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15种,如大鸨、灰鹤、蓑雨鹤、大天鹅、黑琴鸡、环颈雉、鸢等。
天马
昭苏县是汉朝乌孙古国的所在地,名闻天下的天马——大宛马即出于此。昭苏县现有马品种5个:伊犁马、英纯马、吉尔吉斯、阿尔登、德国温血马,其中伊犁马有6万多匹。伊犁马是中国优良的马种,是宝贵的畜牧资源,是各族人民,牧别是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经过几十年漫长岁月的辛勤劳动,精心培育的结晶。
天然草场
农牧资源品质优良。县域有优质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可耕地106万亩,世界级优质天然草场736万亩,是中国伊犁马和新疆褐牛、细毛羊发祥地,是“中国褐牛之乡”。
生态环保
昭苏县,2022年地表水水质达到Ⅱ类以上,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100%。109.5公旦水源地管道改造完成,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发放草原牛态保护奖励资金4435万元,实施草畜平衡626万亩、草原防治31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完成人工造林906亩、森林抚育1万亩、种植饲草料1.1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0.21%。
政治
以上数据来源于
行政区划
昭苏县总面积10464.9平方千米,全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昭苏镇、喀夏加尔镇、洪纳海镇、喀拉苏镇、乌尊布拉克乡、阿克达拉乡、萨尔阔布乡、察汗乌苏蒙古族乡、夏特柯尔克孜族乡、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
昭苏县境内有:农四师七十四团、农四师七十五团、农四师七十六团、农四师七十七团。
昭苏县政府驻昭苏镇解放街122号,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79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昭苏县总人口189102人,其中:农业人口131670人,城镇居民28283人,城镇化率为14.96%,哈萨克族82013人,占47.55%,汉族49418人,占28.65%,维吾尔族16654人,占9.66%。
2015年,昭苏县总人口177131人,比上年下降2.43%。男性人口89871人,占50.7%,女性人口87260人,占49.3%。出生人口1501人,人口出生率2.09%;死亡人口1033人,死亡率1.44‰;自然增长率0.65%。
2023年,昭苏县户籍人口17.3万人(含兵团)。
民族
昭苏县居住着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2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口较多,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宗教信仰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文化多元,新疆的蒙古族,大部分都属卫拉特蒙古,他们主要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苏市、精河县等地,仍然从事畜牧经济,保持着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
经济发展
截止到2022年,昭苏县实现生产总值(地区GDP)535551万元,比上年增长4.7%。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694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913万元,比上年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9.2:7.5:43.3。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2%。其中一产完成42938万元,增长153.1%;二产完成18461万元,增长19.13%;三产完成230087万元,增长11.99%。
第一产业
昭苏县202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69084万元,比上年增长5.82%。其中,农业产值162950万元,增长5.26%;畜牧业产值200229万元,增长6.05%。
202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9.67万亩。其中:粮食面积46.61万亩,比上年增长2.9%;油料面积24.98万亩,比上年增长13%;薯类面积0.62万亩,比上年下降63.5%;全年粮食产量206156吨,比上年增长31.3%;油料产量47662吨,比上年增长21.4%;薯类产量23883吨,比上年下降64.7%。
2022年末牲畜存栏头数94.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8%;牲畜出栏55.9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9%;肉类总产量28556吨,比上年增长7.1%;羊毛产量1253吨,比上年增长22.5%;牛奶产量31520吨,比上年增长16.9%;禽蛋产量720吨,比上年增长12.1%。
第二产业
昭苏县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含个体)41898.67万元,比上年增长28.43%,工业增加值1278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5%。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含个体)37334.32万元,比上年增长32.04%,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3740.48万元,比上年增长234.38%,重工业总产值23593.84万元,比上年下降2.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1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工业增加值7775.3万元,比上年增长5%。销售产值290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5%,工业产品销售率99.4%。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513.9万元,比上年增长33.9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74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
第三产业
昭苏县2022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31万元,比上年下降8.5%,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销售额64392万元,比上年下降21.3%,零售业销售额65981万元,比上年下降5.7%;住宿业营业额6542万元,比上年下降8.1%,餐饮收入7476万元,比上年下降35.1%。
2022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383万元,比上年增长30.1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3%。地方财政支出421527万元,比上年增长38.0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53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25%。
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86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2246万元,增长1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51288万元,增长12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55706万元,增长1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75363万元,增长27%。各项保险费收入15477万元,比上年下降2%,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9246万元,比上年下降28%。
工业投资
2022年“千人帮千企服务促发展”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扶持盛康生态面粉、葛洲坝水电等重点企业稳产增效,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发展,草原油脂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生产线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产,产业基础更加牢固。
2022年,昭苏县赴疆内外开展专题推介会10场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亿元,同比增长27.61%。
农畜牧业
农业
2022年粮食安全责任全面夯实,85.17万亩农作物颗粒归仓,小麦亩产、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级、自治区级小麦、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田任务高效完成。“昭苏蜂蜜”“昭苏马肉”成功进入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荣获全国春油菜区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攻关行动示范县称号。国家草原畜牧转型升级试点县项目加快推进。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察汗乌苏畜牧产业园、乐牧云端牧场、骏川生态牧场初具规模,阿合牙孜沟冬牧场36公里牧道铺油贯通。稳步推进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
畜牧业
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初步构建,牛、马、羊良种率分别达到85%、75%、60%。良种马培育与生产关键技术推广获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昭苏县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伊犁马产业集群项目7个,天马旅游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首届“黑风杯”赛马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常态化举办赛马赛事50余场次,第十届“中国马业协会天山论马”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马产业发展“一马当先”。
社会事业
居民就业
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文配收入分别达36448元、18686元,分别增长8%、9%。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499人次,累计开发各类就业岗位4168个,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52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07人。
教育事业
2022年教育投入2.24亿元,新建第七中学,集中化办学成效明显。“牧歌昭苏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扎实开展,顺利迫过州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轮复验,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4.98%,同比增长10.38%。
医疗事业
2022年医疗惠民更便捷,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用房投入使用,“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惠及全民,县乡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结核病筛查应检尽检。
社会保障
2022年社会保障更普惠,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应保尽保、应享尽享,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倾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736.54万元,惠及2.89万人次。
昭苏县,2022年实施棚户区改造1700户、老旧小区改造268户,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00套、农村房屋抗震防灾56户,完成萨尔阔布乡地质灾害隐患搬迁安置21户,实施“煤改电”14.1万平方米、天然气入户330户。
2022年,满疆农贸市场、城东入口提升改造等一批市政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农村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涉农、惠农项目进入收尾,民生改善惠及全民。
2022年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排查2.3万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710个,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交通
2022年昭苏天马机场全面通航,国道577特克斯县—昭苏全线通车,国道219昭温公路破土动工,交通体系更加健全;
机场火车线路
前往昭苏县有三种不同的方式:1、从乌鲁木齐市乘飞机前往伊宁市;2、在伊宁市乘坐班车前往昭苏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前往伊宁;3、在伊宁市乘坐班车前往昭苏从乌鲁木齐长途客运站直接乘坐前往昭苏的班车。
文化/人文
赛马
赛马昭苏是汉武大帝歌赋中所盛赞“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的故乡,自古就以盛产良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有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马术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每年盛夏时节,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赛马活动。牧民们还将赛马分为走马比赛和跑马比赛。
姑娘追
“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常在喜庆时举行。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族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象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各族群众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
饮食
蒙古族玉孙阿日可(奶酒),是以牛、马、羊、骆驼等家畜的奶及奶制品,用独特工艺酿制而成。尤以蒙古族饮用玉孙那艾日克最为著名,这不仅是因为蒙古人有得天独厚的草原牧场,更重要的是玉孙那艾日克具有滋补养身、御寒回暖的功效,蒙医常用玉孙那艾日克作为药引来治疗风湿、经痛和胃寒等病症。
卫拉特蒙古的食品主要为白食、牛羊肉、面食。奶食品的原料都用鲜牛、羊奶及乌如木,蒙古语曰“厄日木”。黄油:蒙语称为 “夏日托思”。做好的黄油一般都放入经过加工的牛羊肚子里便于贮存。
奶疙瘩是牧民们放牧或出远门时用作充饥的干粮。以上这些奶食品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是待客的上等食品。蒙古族喝的饮料主要以奶茶为主,其次有清茶、马奶子、酸奶和奶酒。牧民是离不开奶茶的,早午餐都喝奶茶,并佐以奶食品、烧饼、炒面、炒米等,大多数家庭每天只做一顿饭。
蒙古族的肉食主要为绵羊肉,其次是山羊、牛、马等野生动物肉。忌食狗肉和驴肉,猪肉虽不忌食,但不喜欢吃。秋季和冬季以肉为主,一般不宰杀大牲畜,如牛、马等,只是在它们老了才宰杀食用。
卫拉特蒙古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和客人一定要宰羊,做“手抓手”,就是清水煮羊肉,在汤内放些洋葱、盐。蒙古族用肉食招待客人很讲究,对待尊贵的客人要煮乌查,就是将全羊由背上第七肋骨至尾部割为一级,四肢筋、各为一件,带尾入锅,煮熟后放在大盘子上。蒙古人称这种食法为“乌查”。
卫拉特蒙古吃面食主要是用面粉(小麦)制做烤饼、吃肉汤面条。过年过节则做油饼、包饺子。还喜欢吃炒面,蒙古人称“塔勒合”,就是将炒熟的麦子、稞麦、玉米先磨成面粉,吃时加些奶茶或奶子,和些黄油拌着吃。
习俗
卫拉特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有麦德尔节、祭敖包、点灯节、祭敖包、那达慕。
春节
蒙古族称为“查干”,即“白节”之意。并且把元月也称为“查干萨日”,即 “白月”。蒙古族认为白色是某些事物的开端和源泉,自古崇敬白色,把它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
过春节隆重,从农历12月开始准备食品、衣着,祭祀祖先的供物。除夕,同一家族,长辈带领全家人向家里挂的佛像行大礼,焚香点烛,然后祭“祝融”,其方式是向火炉内倒一碗酒,然后祭祖。接着晚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则向晚辈祝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初一清晨,全家首先祭祖、祭天。将羊头、胸叉肉、油炸果子等放在敖包(用石头堆成,中间插有一根木杆,杆上系有哈达)上,献上哈达(哈达是蒙古族的珍贵礼品,用长丝绸或白绢做成)。向天上洒一碗酒,表示祭天。向敖包上洒一碗酒,表示祭敖包、祭祖先。接着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致祝词,祝福人们在老天爷的保护下成事如意。祭完敖包以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祝福,并送手帕、钱等礼物。接着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即使远离几十里地也要拜年。
麦德尔节
麦德尔就是弥勒佛,节期在正月15日,这是个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内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如果有活佛那么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有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氏族长古孜代(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跤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点灯节
卫拉特蒙古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10月25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一木架,并在架上放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芨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毛。人们将灯点燃后,围着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有喇嘛领着)。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包内也有用面团捏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祭敖包
蒙古语称为“塔克勒干”。卫拉特蒙古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是用石头堆成的,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的处的山上。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是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于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么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五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那达慕
土尔扈特蒙古聚居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规定,每年农历6月4 日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定于7月13日在赛里木湖畔举行。“那达慕”大会上要表演民族歌舞,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娱乐活动。巴音布鲁克“那达慕”大会又增加了赛牦牛等有趣的活动。现在的“那达慕”宗教色彩没有了,增加了商业贸易这一新的活动。
旅游发展
昭苏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巴勒克苏大草原、百万亩油菜花、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阿合牙孜沟风景区、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图拉苏冰川、夏特谷地;人文旅游资源:圣佑庙、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马古城、木扎尔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尔特岩画、细君公主墓。
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5A景区创建进程稳步推进,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景观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玉湖景区、天鹅堡等批旅游开发项目落地建设,旅游基础更加坚实。
昭苏县,2022年年累计接待游客293.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81亿元。
旅游景点
油菜之乡
昭苏是新疆最大春油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疆70%以上,有“中国油菜之乡”之美誉,盛夏时节百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是旅游观光、摄影休闲的绝佳选择。
昭苏湿地公园
昭苏湿地公园,位于特克斯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面积104万亩,占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先后获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天马文化博物馆
天马文化博物馆整体是一座马蹄形状的建筑,建筑总面积8250平方米,博物馆展厅面积3400平方米;紧邻博物馆的是天马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54997.3平方米。天马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昭苏历史、伊犁马和马产业发展历史。
昭苏天马房车露营谷
昭苏天马房车露营谷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天马文化园景区赛马看台东面1500米处,拥有河谷草原风光。房车营地目前共有40辆固定式住宿房车,多种不同房型,内部构造也不同,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夏塔景区
夏塔位于昭苏县城西南90公里处的夏塔乡,景区共65平方公里,国家4A级景区,夏塔文化旅游区以沟通天山南北的夏塔古道而为主体,串联起夏塔古城、夏塔河、夏塔温泉、雪莲峰、木孜达坂等景点。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多样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于2010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古道”、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这里是探险爱好者的天堂,被誉为“全国十大探险热点”之一。
圣佑庙
圣佑庙地,处昭苏县城西北1.5千米的洪纳海河畔,海拔1895.4m。整座寺庙坐北向南,背山靠水、居高临下,这是当地百姓祈福之地。圣佑庙又称之为喇嘛庙,蒙古语称之为“博格达夏格松”,藏语称之为“吉金玲”。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相关报道
为进一步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开发利用冰雪旅游资源,2023年12月13日,昭苏县乌尊布拉克镇举办雪地赛马、刁羊特色文体活动,为202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首届天马冰雪旅游节助力添彩。特色冰雪活动是推动昭苏县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2023年冬季,昭苏县各乡镇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举办系列冰雪体育和冰雪民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欣赏冬日美景,在体验、参与特色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竞技中,感受冰雪旅游带来的激情和乐趣。
2023年7月20日,2023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和美·夏塔”主题系列活动,在昭苏县夏特乡民俗旅游文化广场精彩启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特色民俗,感受文化魅力。
为进一步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1月,昭苏县夏特乡举办“牧歌昭苏·冰雪‘骑’缘”特色民俗活动,让冬季“冷资源”释放出最大的“热能量”,推动“冰雪”融合发展。
昭苏县,2022年民族宗教和睦和顺,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文化润疆深入实施,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1.23万场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参考资料
昭苏县概况.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县的行政区划.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县概况.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7-26
昭苏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7-26
昭苏县概况.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县人民政府网.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县历史.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快来围观!文化和旅游部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澎湃新闻.2024-01-06
新闻浏览.网.2024-01-06
昭苏县地理环境.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丰富的自然资源.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早春候鸟迁徙昭苏湿地公园,悠闲觅食,春意盎然!.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领导之窗.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人口.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07
昭苏县的风俗民情.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马兴瑞会见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团一行.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蒙古族风俗.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经济建设.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手把手教你自助游昭苏.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蒙古族奶酒.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 带您免费游览天马之乡历史文化.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昭苏天马房车露营谷简介.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夏塔景区.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新疆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庙宇—圣佑庙.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 新疆三地上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1-06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小康杂志社.2021-05-17
寿宁县居榜首!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发布.腾讯大闽网.2020-05-26
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两当榜上有名!.百家号.2024-01-06
牧歌昭苏·天马雪域丨昭苏:雪地赛马、刁羊精彩纷呈 感受冬日里的冰雪“骑”缘.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相约天马故乡 共叙丝路神话丨“和美·夏塔”主题系列活动让八方游客尽享文旅盛宴.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
牧歌昭苏 冰雪“骑”缘丨夏特乡:冰雪民俗活动 绽放冬季魅力.昭苏县人民政府.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