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设置
航线设置是船公司在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后,对船舶在两个或更多港口之间的货运或客运路线做出的具体规划。这一过程包括了航线形式的确立以及航线上船舶挂靠港口的选择。
内容
航线形式的确定
航线设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航线形式的确定。由于航线上每个始发港在发船间隔内的货物流量有限,有时无法填满整个船只,因此为了提高船舶的装载率,常常会有多种航线形式供选择。常见的航线形式包括:
多港挂靠航线形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杂货班轮运输广泛使用的航线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船舶在一个往返航次中会挂靠多个港口,去程按照顺序依次挂靠各个港口,回程则按照相反的顺序依次挂靠。货物无需经过中间港口的转装,可以直接运送到目的地。
干线/支线航线形式
这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班轮运输船舶大型化的产物。在这种形式中,航线两端分别选定一个干线转运港,这两个转运港之间形成了航线的干线。干线船在这两个转运港之间往返航行,而许多较小的港口则通过支线船与干线港相连,支线船在这些小港和干线转运港之间往返航行。通常认为干线船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抵消支线运输成本的增加。
航线挂靠港的选择
航线设置还涉及挂靠港口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航线两端可供选择的港口数量较多,为了减少船舶挂靠次数、缩短停港时间和节省港口费用,会选择根据港口货流情况来决定。货流量大且稳定的港口会被指定为基本港,而货流量不足或不稳定的港口则可能被指定为非基本港。航线上基本港口通常是货流量大、水域条件良好、集散运输方便、装卸效率高的港口。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挂靠港和非基本挂靠港并不是绝对固定的。一旦确定了挂靠港口,还需要确定航线挂港的顺序,这可以根据货物流量、流向、挂靠港口的运营状况以及船舶到达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影响因素
航线设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
是否有足够的稳定货源以确保船舶正常运营;
航线上是否存在适宜船舶安全航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所选航线上其他船公司的参与程度及其竞争力;
国家的外交、经贸政策以及航线所在地区的政治局势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