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鹿角沙菜

鹿角沙菜

鹿角沙菜是一种用于生产卡拉胶的海洋植物资源,主要在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等地采集并加工成卡拉胶。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鹿角沙菜的藻体通常形成疏松的团块,高度约为10至14厘米。它们通过小盘状的吸附器牢固地附着在基质上。藻体呈现出二叉式分枝或不规则的互生分枝,枝条宽展,腋角呈圆形,有时会垂直分出,直径在0.5至1毫米之间。上部的枝条逐渐变细,形状类似鹿角,但也可能是不规则的互生分枝。中、下部的分枝密集覆盖有小型的单条或多分支的刺状最末小枝,这些小枝常常垂直分出,顶端尖锐。藻体颜色多样,可以是紫红色、微带绿色,干燥后则可能变成浅黄褐色或暗紫红色。其质地柔软易折断,制成的腊叶标本不易完全附着于纸张上。

细部特征

在藻体的横截面上观察,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65微米的中轴,周围是由大而形状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直径在180至310微米之间,细胞壁较厚。皮层由一层或两层较小的含有色素体的表皮细胞构成,大小约为13至17微米乘以6至16微米。未见髓胞壁上有镜状加厚的部分。

生殖特征

四分孢子囊分散分布在末枝基部或中部膨大的皮层细胞中,成熟时呈现长柱形,尺寸为32至35微米乘以24至26微米,采用层形分裂的方式繁殖。囊果接近球形,无柄,单独或两个至三个聚集在分枝或小枝上。精子囊也散布在末枝基部略微膨胀的部分的表皮层中。

栖息环境

鹿角沙菜主要栖息在港湾内破碎的珊瑚礁、石块以及贝壳上,常见于大干潮线附近的水深1至5米的区域。

分布范围

这种海洋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可见于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罗林群岛、所罗门群岛、斐济、墨西哥、百慕大群岛、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西、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参考资料

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条件对鹿角沙菜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南方水产科学 .2024-11-26

海藻图鉴(56)| 鹿角沙菜 Hypnea cervicornis.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