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有经济控制力

国有经济控制力

国有经济控制力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控制变量来改变状态变量从而达到政策目标时的时滞和实际逼近程度。

理论背景

现代政府被认为具有维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实现物价平稳和充分就业、推进收入公平分配等经济职能。为了实现这些职能,政府被赋予一定的控制经济的权力和实施这些权力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是一种技术性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根据其效用函数,确定政策目标并通过对控制变量的改变来影响经济系统的状态,进而实现政策目标。因此,国有经济控制力反映了政府通过改变控制变量来实现政策目标的速度和准确性。

表现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表现包括:

1. 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

2.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4. 对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支配;

5. 使国有的或国有资本控股的大型企业在经济运行、增长和发展中发挥龙头骨干作用。

定位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科学分析和定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中的共存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结合、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的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增强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原则包括:

1. 数量控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 整体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注重重点控制的作用;

3. 微观控制与宏观控制相结合,突出宏观控制的地位;

4. 实物控制与价值控制相结合,强调价值控制的重要性;

5. 静态控制与动态控制相结合,注重动态控制的作用。

参考资料

《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第三章第四节 .博锐管理在线.2024-10-24

简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光明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