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具备双向破冰功能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该船于2019年7月11日正式交付使用。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由芬兰阿克尔北极技术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2019年10月24日,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同年11月5日21时15分,该船首次抵达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州长威尔·霍奇曼为其赠送礼物。2020年7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1次极地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执行科学考察任务。2021年5月7日,雪龙2号船从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返回,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次年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船顺利返沪,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2024年11月1日,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出征,此次考察任务由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及“永盛”号货轮保障。2025年3月1日,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航次获取的南极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获得并鉴定发表南极细菌新属6个、南极细菌新种7个。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顺利完成了主要任务,返回上海。4月28日,“雪龙2”号开始返程,部分考察队员已搭乘航班回国,预计于同年6月返回上海。
2019年11月30日,雪龙2号被评为第二届优秀海洋工程。
船只介绍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由芬兰阿克尔北极技术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采用总段建造法,即按照电脑建模方式,将船体分为114个分段,然后再将分段总组成11个总段,11个总段按照从艉向艏、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合拢。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中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历史沿革
2009年6月,国务院专题会议批准立项,并确立“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要求选择国内和国外在破冰科考方面最强的设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国际招标,最终确定了芬兰阿克北极公司作为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联合设计的国外参与方。
2016年年底,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同年12月20日,“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集团的切割车间进行首块钢材点火切割,次年9月26日,该船开始连续建造。
2018年9月10日,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下水,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次年2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即将完成“雪龙2号”的建造,并开始进行南北极试航。5月31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开启船舶航行试验。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试航预计15天,主要航行范围为东海海域。其间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项目组将根据《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航行试验大纲》,针对全船46个系统,约200台套的设备开展全面的功能性试验。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和智能系统等8个项目是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不同于一般船舶的核心项目,本次试航将进行专项试验考核。7月11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在上海正式交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使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交付以后会进行科考试航,验证科考设备安装后的性能。科考试航结束以后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8月15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市起航,前往南海海域执行试航任务。本次试航预计36天,分为4个航段,主要目的是完成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科考甲板支撑系统、走航观测设备、水下声学设备、拖曳观测系统、底质沉积调查取样系统、实验室系统和其他调查采样设备的性能测试,并对上述科考设备现场验收,同时开展船员独立操船技能训练。
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举行首航活动,从深圳市出发奔赴南极,开启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首次出征暨执行国家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本次考察实施“两船(‘雪龙2’号和‘雪龙’号)四站(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恩科斯堡岛新站)”考察任务。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的格局。
2019年10月24日,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于11月4日抵达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后,前往南极中山站。随后进行南冰洋的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预计2020年3月回国。
2019年11月8日11时,雪龙2号起锚,准备用大约4天时间穿越“咆哮西风带”。11月20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破冰船进行了首次陆缘冰破冰作业,抵达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个目的地——中山站附近海域。11月2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了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以连续破冰和冲撞破冰的方式,为“雪龙”号海冰卸货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1海里约合1.85公里)的冰上航道。
2019年12月1日,“雪龙”号与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两艘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中山站固定冰外缘,相距约500米。计划从“雪龙”号船上卸下的1450吨物资中,已运达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的物资达1253.9吨,其中直升机吊运466.4吨,雪地车运输787.5吨。12月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协助“雪龙”号完成在中山站卸货等任务后,启程前往了位于宇航员海进行大洋科考。
2020年1月5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首次用大型底栖生物拖网在宇航员海开展底栖生物调查,这是中国在宇航员海首次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海洋生态调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各个类群。同一天,科考队员在同一海域还布放了一套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潜标。
2020年1月11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上释放了第一个探空气球。科考队员将在在穿越西风带期间保持每天释放4个、每次间隔6小时,持续释放6天,以探测不同高度的气温、风速、风向、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南冰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西风带则是南大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北京时间2020年2月15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南极长城站卸货任务,离开长城站附近海域,驶向正在建设中的罗斯海新站。4月23日,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已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暨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2020年7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雪龙2”船继顺利完成南极首航后,首次承担北极科学考察任务。
2020年8月12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位于北冰洋168°45′58″W、78°59′28″N,航速:3.1节,航向:331.1°。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是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的首个北极航次。此次科考主要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极综合环境调查和北极业务化观监测体系构建等内容,进一步在北极领域取得创新性认知。
2020年9月8日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利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北冰洋北风海盆(NorthwindBasin)内1870米水深处,成功取得柱状沉积物岩心样品18.65米,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的新记录。9月27日,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结束了75天的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市。
2021年5月6日,在上海外高桥港,科考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靠泊回家。这艘国产科考破冰船历经5个多月的破冰斩浪和极地考验,载着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部分队员顺利返航。
2021年7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2021年9月27日,国产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科考破冰船圆满完成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航,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次日“雪龙2”船返回上海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2022年4月2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已完成任务并返航,共同执行任务的“雪龙”船和“雪龙2”船均已返回国内。
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正式开启了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之行。
2023年4月6日,上海市,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返抵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基地码头。
2023年7月12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考察船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启航,奔赴北极,开启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之旅。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极地科考船顺利返沪,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
2023年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1个常年科考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3个常年考察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12月1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历经一个月的航行,抵达中山站。12月28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抵达长城站附近海域,开展卸货作业。
2024年3月29日,“雪龙2”号相继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4月8日,“雪龙2”号抵达香港。4月10日6时26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结束。4月11日至13日,“雪龙”号面向公众开放参观。
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将开展南极洲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广泛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12月2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中山站区域正式开始卸货作业,截至北京时间12月15日,已完成物资卸运798.1吨。本次卸货首次以破冰能力更强的“雪龙2”号作为“接驳船”,为“雪龙”号转运部分重型物资至中山站附近的海冰卸货点。“雪龙”号上其余物资采取直升机吊运方式运送至中山站及内陆出发基地。
2025年3月1日,随着最后一次磷虾拖网作业结束,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洲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截至2025年3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航次获取的南极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获得并鉴定发表南极细菌新属6个、南极细菌新种7个。中国极地基因库已完成极地微生物标准化保藏3500余株,累计近3万份,总计达185个属,为后期深入开发利用极地新型微生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市,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4月28日,“雪龙2”号结束了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的停靠补给,一路往北开始返程。部分考察队员已搭乘航班回国。预计“雪龙2”号于同年6月返回上海。
建造背景
中国在南极有中山站、长城站等科考站,未来可能还会建立更多的极地考察站,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去到那里。科考船除了具备抵达科考站这一运输功能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研究平台,可以搭载很多科考设备,在海上进行长时间观测。因此需要造一艘全新的极地科考船。
船只特点
符合国际最新规范
新的国际极地规则出台,在率队设计“雪龙2”时,设计师将这些规则作为设计准则,使其成为全球第一艘符合国际最新规则的极地科考船。
安全性高
通过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防寒能力,也很环保。
破冰能力强
达到PC3级,能在1.5米厚度冰、0.2米厚度雪的海况下,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而且,它采用双向破冰设计。在遇到很难“拱”的冰脊时,船体可以转动180度,让船尾变成船头。尾部的螺旋桨能在海面下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从而突出重围。
智能化
拥有智能机舱,便于飞机在甲板上起降;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船体全寿命监测,如与冰面刮擦后,能自动预警。
工作原理
破冰船的外形粗短,船艏采用钝舰艏设计,在船艏、船艉及水线处进行加厚处理,船艏底部带有向前收起的坡度,借此获得更好的破冰能力与适航性。对稍厚的冰层,破冰船通常采用重力破冰方式。破冰船会先向船艉压载水仓注水,使圆弧形的船艏翘起,向前航行压上冰面,利用船体自身重力压碎冰层。如果冰面过厚,无法靠船体重力压碎,则再通过向船艏压载水仓注水增加重力,以压碎冰层。但对较薄的冰区,破冰船凭借船体的刚性和航行惯性就可撞碎船头前的冰层,继续前行。破冰船能破冰,还和其动力强大有关。
组成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由科考集中操控室、船艉作业甲板、柱状取样收放装置、实验室、50吨液压液压伸缩吊、艏部集装箱、船舶科学桅杆、船舶月池车间、极地油舱、2台破冰型吊舱推进器、船底声学设备、2台槽道式侧向推进器、船艉作业甲板等组成。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配备AW169船载直升机,AW169船载直升机是全球最先进的4—5吨级中型双发直升机之一,作为新船的船载专用直升机在南极和北极的严苛环境中运行使用,与新船结合。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建造意义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既承载和实现了近40年中国业界所做的诸多储备研究工作,也为未来可能的航线开道、科考救援等任务打下了基础。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对中国极地科考领域是一场“及时雨”。具有更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将极大拓展中国的极地考察区域,并延长考察时间。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2019年首航南极,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双龙探极”时代正式来临,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与“雪龙”号将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极大提高极地科考效率。
相关活动
2024年7月3日,“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停靠在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展开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本次开放日活动期间,“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向市民开放了驾驶台、飞行甲板等空间,以及物理实验室、通用1实验室、月池车间等主要作业区域,让市民和极地爱好者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大国重器的魅力。参观路线中,还有科考队员们为大家展示在极地考察实验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和技术,介绍极地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
参考资料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世界首艘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澎湃新闻.2023-10-03
2018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第二届优秀海洋工程名单出炉 .百家号.2023-10-03
港媒关注中国国产破冰船下水:向极地勘探迈出新一步.百家号.2023-10-03
“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中国政府网.2023-10-03
“雪龙2”号接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州长赠送礼物.央视网.2023-10-03
“雪龙2”北极首航 我国第11次北极科考启程.百家号.2023-10-03
历时179天,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 .人民日报.2023-10-03
“雪龙”顺利返航!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光明网.2023-10-03
“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返沪.百家号.2023-10-03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今日出征 三“船”开泰再起航.央视新闻.2024-12-26
“雪龙2”号完成大洋调查任务.央视新闻.2025-03-01
第41次南极考察丨中国科学家鉴定发表6个南极细菌新属.东南网-今日头条.2025-03-09
“雪龙”号凯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上海.人民网.2025-04-08
“雪龙2”号踏上回程 此行完成了哪些任务?.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4-28
114块“积木”搭出“雪龙2”号.百家号.2023-10-03
有了“雪龙”号,我们为什么还要造“雪龙2”号?.百家号.2023-10-03
中国自主建造首艘破冰船"雪龙2" 将于2019年建成.百家号.2023-10-03
“雪龙2号”将于今年上半年交付 执行极地考察任务.百家号.2023-10-03
【2018】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下水 文章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19-09-10.国务院国资委.2023-10-03
“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交付使用 将开启“双龙探极”新时代.news.cri.cn.2019-07-13
“雪龙2”号赴我国南海试航 将执行南极考察任务.百家号.2023-10-03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出征南极.手机环球网.2023-10-03
最严峻的一次考验!“雪龙2”号首次穿越“咆哮西风带”.百家号.2023-10-03
“雪龙兄弟”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 “雪龙2”号首次破冰作业.百家号.2023-10-03
“雪龙”探南极|“雪龙2”号完成中山站航道破冰 .百家号.2023-10-03
通讯:“雪龙兄弟”南极卸货记.中国政府网.2023-10-03
明年见!“双龙”作别 “雪龙2”号驶离中山站.百家号.2023-10-03
中国首次在南极宇航员海开展海洋生态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10-03
“雪龙2”号释放首个探空气球.百家号.2023-10-03
“雪龙2”号完成长城站卸货.news.cri.cn.2020-02-16
“雪龙”号“雪龙2”号完成南极科考,返航抵达上海.新京报网.2020-04-24
“雪龙2”北极首航 我国第11次北极科考启程-新闻中心-南海网.南海网.2020-07-16
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雪龙2”号已进入北冰洋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0-08-12
雪龙2号获取柱状沉积物岩心样品,创造中国北极科考新记录.澎湃新闻.2020-09-11
“雪龙2”号完成北极科考返回国内基地码头.中国新闻网.2020-09-27
“雪龙2”号再出发 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今日启程.中国新闻网.2020-11-10
我国开展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百家号.2023-10-03
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靠泊回家,上海边检“一站式”保通关.西瓜视频.2021-05-07
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启航_绿政公署.澎湃新闻.2021-07-12
雪龙2号从北极回家了!上海边检为人员快速办理入境手续_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2021-09-27
“雪龙2”返回上海 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_新闻_央视网(cctv.com).央视网(cctv.com).2021-12-06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已完成任务并返回国内,历时174天.今日头条.2022-04-26
“雪龙2”号开启南极考察之行,上海边检站窗口前置全力保障.澎湃新闻.2022-10-26
“雪龙2”号顺利回家 第39次南极考察队全部返回上海.今日头条-环球网.2023-04-07
“雪龙2”号启航,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队今日从上海出征.澎湃新闻.2023-07-12
3船起锚!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犁海出征.今日头条.2023-11-01
一切顺利!雪龙号抵达中山站,开展卸货作业.光明网.2023-12-01
“雪龙”号抵达南极长城站,开展卸货作业.今日头条.2023-12-29
欢迎“雪龙”回家!龙年龙日看“双龙探极”有多厉害.腾讯网.2024-04-10
【劈波向南!#中国第....人民网-新浪微博.2024-11-01
过赤道了!“雪龙2”号驶入南半球.长江日报-今日头条.2024-11-06
辛苦了!#雪龙号中山站已卸货798.1吨#.新浪微博.2024-12-17
“雪龙2”号踏上回程 此行完成了哪些任务?.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4-28
"雪龙2"号对极地科考有何重要意义?总设计师回应.中国网.2023-10-03
我国科考船“井喷”!“雪龙2”极地科考船实现智能化.新浪.2017-10-24
破冰船:体大力沉的冰海拓路者 .中国军网.2023-10-04
“解剖”雪龙2号:在南极破冰前行需要怎样的船体结构?.百家号.2023-10-04
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人民网.2019-12-04
“雪龙2”号的2020丨3次极地考察 获得2项殊荣.百家号.2023-10-03
“雪龙2”号将靠泊深圳 10月14、15日向公众开放.新京报网.2019-12-04
【双重震撼!#雪龙2号和极地号硬核同框#】.新浪微博.2024-07-03
亮相青岛!“雪龙2”号和“极地”号破冰船向公众开放参观.百家号.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