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其芳译诗稿

何其芳译诗稿

《何其芳译诗稿》是一本由海因里希·海涅所著的图书,于1984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海涅是一位德国诗人和散文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曾学习金融和法律,并于1821年开始发表诗作。他以4卷《游记》和《歌集》而闻名文坛。1825年,他为了取得德国公民权而皈依基督教,但这使他与自己的犹太民族疏远。他的革命思想也使他在德国无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他自愿流亡巴黎,并从诗歌写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国家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同时,他对法国和德国文化有许多评述。《何其芳译诗稿》是一本介绍海因里希·海涅诗歌作品的书籍,由何其芳翻译。

内容介绍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到上海市进中国公学预科,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后,到天津市南开中学、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教书。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万县和成都市教书,参加创办《川东文艺》和《工作》杂志。1938年赴延安市,任鲁迅美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其间曾随贺龙部队到晋西北和冀中根据地工作。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诗篇,讴歌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市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底开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他主持筹建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任副所长、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出版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诗人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在德国文学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样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而又没有让诗歌负担哲学的沉重的,却不多见。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因里希·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