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亚历山大·西奥多·舒尔金

亚历山大·西奥多·舒尔金

亚历山大·“萨沙”·西奥多·舒尔金(英语:Alexander "Sasha" Theodore Shulgin;1925年6月17日—2014年6月2日)是美国药物化学家、生物化学家、药理学家、精神药理学家、作家。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向心理学家推荐将MDMA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因其在精神研究和推理性设计致幻药物的开创性研究而被称为“迷幻药物教父”。舒尔金发现、合成、测定了多达230种的精神药物,并对其在致幻或动情(entactogenic)作用方面的潜力进行评估。他的一些显著发现包括了2C*族化合物(例如2C-B)以及DOx族化合物(例如DOM)。舒尔金一生研制了超过300种精神药物,其中包括200余种迷幻药,包括著名的摇头丸。舒尔金“药物帝国”中的成员一个个都成了非法药物,其中一些甚至从未被其他人合成过。舒尔金强调,包括摇头丸在内的很多药物都有某种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不过在美国,摇头丸被列入了一号管制药物,不得生产和使用。当地时间2014年6月2日,亚历山大·舒尔金在南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8岁,死于肝癌。舒尔金晚年多居住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斐特的农庄。2008年4月8日,82岁的舒尔金接受了一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2010年11月16日,舒尔金中风复发。2010年末,一次皮肤移植术使他的左脚免于截肢。不幸的是,在此期间,舒尔金开始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且伴随着严重的短期记忆障碍。随着舒尔金病情恶化,其妻子Ann Shulgin自2010年后开始变卖他们的家产以支付愈加高昂的护理费用。2014年4月17日,Ann Shulgin在网络社交平台Facebook报告其丈夫已患有晚期肝癌。2014年6月2日,舒尔金在家人及朋友的簇拥下于家中死去。

人物经历

亚历山大·舒尔金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其父为俄罗斯移民Theodore Stevens Shulgin,其母Henrietta D. (Aten) Shulgin均在阿拉米达县的一所公立学校担任教师。他在16岁时藉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有机化学系学习。1943年,舒尔金辍学并加入美国海军,这成为他后来对精神药学产生兴趣的契机。在海军服役期间,舒尔金曾因拇指感染接受手术,于术前通过一杯果汁饮料摄入了具有催眠效果的镇静剂,这一经历令他认识到安慰剂对人类感知所产生的影响。战后,他返回伯克利并于1954年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50年代末,舒尔金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了精神病学与药理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

舒尔金曾先后为Bio-Rad公司及陶氏化工(Dow Chemical Company)公司工作,最终以高级研究员身份就职于陶氏化学。在此期间,舒尔金经历了一系列服用继麦司卡林后的致幻药物的体验,这为他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奠定了基础。由于其个人的幻觉体验,舒尔金的研究重心仍倾斜于精神药学,但在此期间他无法做太多的自主研究。由于舒尔金发明了第一种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兹克威,陶氏为回报这一潜在利润极高的专利而予以他极大的自主性,令其得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在此期间,舒尔金应陶氏要求发明了一系列专利药物,并将他在其他药物上的发现发表于自然(Nature)、有机化学期刊(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刊物中。最终,陶氏要求舒尔金不得再以公司名义出版其作品。

1966年底,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舒尔金从陶氏化工辞职。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舒尔金为一个咨询项目工作了两年兼修读神经内科。他在其所拥有的土地上筹建了一个家庭实验室(home-based lab)(即“农场”),并成为了一名私人顾问。与此同时,舒尔金还为当地大学及旧金山总医院(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授课。通过药品执法管理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西部实验室主管Bob Sager的引荐,舒尔金与DEA建立了联系,开始为DEA特工召开药理学讲座、向DEA提供各种化合物之样品,偶尔也作为见证专家出席法庭。1988年,舒尔金针对管制药物出版了一本简明的执法参考用书,并因此获得DEA所颁发的数个奖项。

为了研究精神药物,舒尔金从DEA取得了分析实验室资格并因此得到药物管制条例(Controlled Substances Act)的豁免许可,这允许他制备与持有任何并不违法的药物。舒尔金在住所后面的一个小型建筑物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凭借职权合成并试验了部分潜在精神药物的效果。1976年,一名曾受舒尔金推荐、就读于旧金山州立大学药用化学系的学生向舒尔金介绍了MDMA。该化合物由默沙东药厂于1912年合成并作为医药中间体取得专利藉以压制竞争对手,但其自身作用未曾被探明。舒尔金为MDMA设计出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并在1976年使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都会区的一名心理学家Leo Zeff得知此药物。Leo Zeff将小剂量的MDMA用于谈话疗法的辅助治疗,随后向数以百计的心理学家及全国的业余治疗师推荐MDMA,其中包括舒尔金后来的配偶Ann Shulgin——她与舒尔金于1979年相遇并在两年后与他结婚。

经过自我试验后,舒尔金聚集起一个由自1960年后尝试用其发明的友人组成的小型群体;他们发展出了一个通过以特定词汇描述视觉、听觉及触觉感受来为各种药物分级的系统化方案,即舒尔金评定量表。舒尔金私下试验了以苯乙胺(包括摇头丸麦司卡林及2C*族)类和色胺类(包括DMT、脱磷酸裸盖菇素及LSD)为主的上百种药物,通过些微的化学改变,它们似乎可以衍生出无数有着不同效果(包括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共系物,具体表现取决于个人状况、物质与情境——这些都被精心记载于舒尔金的实验室记录中。

1994年,当PiHKAL出版两年后,DEA突击了舒尔金的实验室,并因其他方寄给他的不明物质而处以其金额为$25,000的罚款。相关机构则以违反协议为由要求舒尔金交还许可证。在PiHKAL出版前的15年中,两次有计划的公开搜查均未发现其存在任何违规之处。在于2010年出现健康问题前,舒尔金主要致力于N-二烯丙基色胺系列(包括5-MeO-DALT与5-MeO-MALT)化合物的研究。

这些药物中,就包括了后来让人谈之色变的“摇头丸”。舒尔金也因此被称作“摇头丸之父”。阅读他的经历,时时让人想起美剧《绝命毒师第一季》中的精彩情节。不过,舒尔金的科学成就并没有被人忽视,2000年出品的纪录片《脏图》(Dirty Pictures),将他称之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2014年6月2日,舒尔金在南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8岁,死于肝癌

毒品研究

麦斯卡林

20世纪30年代,舒尔金出生于加州伯克利的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他从小喜欢化学,曾在哈佛大学学习有机化学。直到1943年,他19岁时丢弃了学业,加入美国海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中,他的大拇指因伤感染。护士给了他一杯橙汁。舒尔金注意到杯底有一小块没有融化的晶体,判断这是镇静剂。“服药”以后,舒尔金很快就陷入了无意识之中。但醒来之后他才知道,那不过是一块糖。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开始对制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身实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尔金就开始不断地生产精神性药物,然后在自己、妻子和朋友身上试验。摇头丸只是众多药物中的一种而已。迄今为止,舒尔金共研制出了超过300种改变意识的药物,比世界上任何人生产得都要多。渐渐的,在舒尔金身边出现了一个私密的圈子。除了舒尔金夫妇之外,其中还有一些精神科医生、化学家等。他们一个个尝试药物,并记录下人体的反应。而舒尔金自己就亲自尝试了其中的200到250种。根据他妻子安娜的回忆,她本人曾有过2000多次致幻体验,而舒尔金的数量则要高过4000次。

出版读物

舒尔金与他的妻子安·舒尔金共同出版了《PiHKAL:化学的爱情故事》(PIHKAL: A Chemical Love Story)于1991年,以及《TiHKAL:延续》(TIHKAL: The Continuation)于1997年。这两本书广泛描述了他们的研究工作和个人对精神药物的真实体验,舒尔金成功开创了对这类化合物的描述综合推理。他的其他出版物包括多篇科学论文和研究笔记,为药理学和精神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人物评价

无论外界对舒尔金的工作评价如何,他都是一位重要的、极大影响了世界的科学家,或者“疯狂科学家”。

参考资料

88岁“绝命毒师”去世,被称“摇头丸之父”发明数百种致幻剂.澎湃新闻.2024-04-19

“疯狂科学家”舒尔金重病 被称“摇头丸之父”.科学网.2024-04-19

“摇头丸之父”因肝癌去世:曾在妻子身上试药.搜狐网.2024-04-19

“摇头丸之父”因肝癌去世.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2024-12-01